[发明专利]新能源空气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01005.6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66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琳静;刘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7/013;F24F11/75;F24S23/30;F24S30/40;F24S50/20;H02S20/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胡昌国 |
地址: | 410126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空气调节 装置 | ||
1.一种新能源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追光收集设备(10),用于聚集太阳能、追踪太阳光、并根据追踪的太阳光照射方向,矫正接受太阳光照的姿态;
集热器(20),与所述追光收集设备(10)相连接,用于将所述追光收集设备(10)聚集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后用来加热空气;
通风设备(30),设于所述集热器(20)出风口的一侧,用于将所述集热器(20)加热后的空气排放至室内;
风力驱动设备(40),与所述通风设备(30)相连接,用于将风力转化为动能以带动所述通风设备(30)运转;
所述追光收集设备(10)上设有集光机构(11),所述集光机构(11)包括光照强度传感器、第一控制器(111)和遮光板(112),其中,
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太阳光的光照强度;
所述第一控制器(111)分别与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和所述遮光板(112)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太阳光的光照强度,调整所述遮光板(112)的透明度,以使所述集热器(20)内的温度保持恒定;
所述追光收集设备(10)与所述集热器(20)通过光纤(50)相连接,所述追光收集设备(10)还包括小透镜(113)及与所述小透镜(113)同心设置的大透镜(114),所述大透镜(114)用于将太阳光聚集在所述小透镜(113)上;所述小透镜(113)用于将所述大透镜(114)聚集后的太阳光聚焦于所述光纤(50)头部;
所述追光收集设备(10)包括第一安装台(115)、第一支柱(116)、第一连接杆(117)和第一安装架(118),所述第一支柱(116)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台(115)上,所述第一连接杆(11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柱(11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1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架(118)转动连接;所述遮光板(112)和所述大透镜(114)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18)上;所述追光收集设备(10)上设有追光驱动机构(12),所述追光驱动机构(12)包括追光传感器(121)、第二控制器(122)和电机(123)、太阳能电池板(124)和蓄电池(125),
所述追光传感器(121),用于追踪太阳光;
所述第二控制器(122)分别与所述追光传感器(121)和所述电机(123)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追光传感器(121)追踪到的太阳光照射方向,驱动所述电机(123)动作,矫正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24)的姿态,促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24)始终正对太阳光;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24)与所述蓄电池(125)电连接,用于给所述蓄电池(125)充电;
所述追光驱动机构(12)通过驱动连杆(60)与所述集光机构(11)相连接,以使所述集光机构(11)与所述追光驱动机构(12)的姿态保持一致;
所述追光驱动机构(12)还包括第二安装台(126)、第二支柱(127)、第二连接杆(128)和第二安装架(129),所述第二支柱(127)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台(126)上,所述第二连接杆(12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柱(127)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2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架(129)转动连接,所述追光传感器(121)和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24)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架(129)上;
所述驱动连杆(60)的数量为两根,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18)和所述第二安装架(129)之间,使所述追光驱动机构(12)和所述集光机构(11)一起联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板(112)设于所述小透镜(113)与所述光纤(50)头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板(112)上设有透明的单色液晶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100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