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附金离子的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99778.5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0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姜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宁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D71/82 | 分类号: | B01D71/82;B01D69/02;B01D67/00;C02F1/28;C22B11/00;C22B3/2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卢登涛 |
地址: | 272001 山东省济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离子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膜材料改性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吸附金离子的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高分子膜进行预辐照处理得到带过氧自由基的高分子膜材料;S2:将带过氧自由基的高分子膜材料接枝丙烯腈得到含聚丙烯腈的接枝膜材料;S3:将含聚丙烯腈的接枝膜材料与乙二胺反应得到含有氨基的高分子膜金离子吸附材料。制备工艺艺简单且可大规模制备生产、制备成本低廉,制得的高分子膜吸附材料在表面嫁接有对金离子具有螯合作用的功能基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附材料选择性吸附差、提取成本高、操作性不强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膜材料改性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吸附金离子的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作为一种贵金属,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良好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非常强的抗氧化性,耐酸碱腐蚀性。它常被用来制作珠宝、首饰等纪念品,而且金的货币商品属性决定了金被广泛用于金融储备。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金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器、石油化工等领域,但由于自然界中金矿资源有限,生产困难,使其价格不断上涨,因此对含金废液的资源回收再利用以及海水提金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解决我国贵金属资源稀缺问题和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关于金的回收利用以及海水提金的问题,含金工业废水和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是金属回收富集重要的资源。近年来发展了多种富集和分离提取技术,常见的金离子回收方法化学沉淀、离子交换、膜过滤、电解和生物处理等。然而这些方法在实际工业操作中存在各自的缺点,大多方法仅适用于澄清液中金离子的回收,对于含多种杂离子的溶液选择性较差,很难将金离子分离出来,并且提取金离子成本高,操作性不强。吸附法因为运行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小、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作为一种高效、经济、可靠的方法,能够对有经济价值的金元素实现定向回收,被认为是未来发展最有前景的水处理技术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金离子的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工艺艺简单且可大规模制备生产、制备成本低廉,制得的高分子膜吸附材料在表面嫁接有对金离子具有螯合作用的功能基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附材料选择性吸附差、提取成本高、操作性不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吸附金离子的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高分子膜进行预辐照处理得到带过氧自由基的高分子膜材料;
S2:将带过氧自由基的高分子膜材料接枝丙烯腈得到含聚丙烯腈的接枝膜材料;
S3:将含聚丙烯腈的接枝膜材料与乙二胺反应得到含有氨基的高分子膜金离子吸附材料。
S1中的高分子膜为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酰胺膜和聚氯乙烯膜。
S1中预辐照为钴源辐照或电子束辐照。
预辐照处理中辐照剂量为5kGy-80kGy。
S2中接枝共聚反应的工艺为:将带过氧自由基的高分子膜材料浸入接枝溶液中,接枝溶液包括丙烯腈、二甲基亚砜、共接枝单体,搅拌反应得到含聚丙烯腈的接枝膜材料,反应温度为50-100℃。
共接枝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和衣康酸。
或者,S2中接枝共聚物反应的工艺为:将丙烯腈和将带过氧自由基的高分子膜材料混合,然后进行辐照处理制备含聚丙烯腈的接枝膜材料。
S3中具体工艺为:将带过氧自由基的高分子膜材料与乙二胺、1,4-二氧六环、氯化铝混合搅拌均匀反应,反应产物为含有氨基的高分子膜金离子吸附材料,乙二胺体积分数为20%-50%,反应温度为50-90℃,反应时间为2-8h。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宁学院,未经济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97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