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OFDM的参数配置的资源块信道化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99720.0 | 申请日: | 2016-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2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陶菲克尔·伊斯兰;凯文·卡尔·金·欧;马江镭;张立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L5/00;H04L27/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ofdm 参数 配置 资源 信道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OFDM的参数配置的资源块信道化的无线通信方法和实现该通信方法的基站和用户设备。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多个子带中的一个子带。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该第一子带相关联的子载波间隔。用户设备将数据映射到第一子带中的多个RB并将数据发送给基站;或者,用户设备在第一子带的多个RB上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其中一个RB包括12个子载波。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11月26日提交的、申请号为14/952,983、名称为“基于OFDM的参数配置(numerology)的资源块信道化”的美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用于无线通信的系统与方法,并且尤其涉及在无线网络中结合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对无线电链路传输进行信道化的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在诸如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网络等无线通信网络中,对于大多数应用场景,OFDM传输在两个相邻子载波之间使用15kHz间隔。针对专用演进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e-MBMS)业务提出了7.5kHz的子载波间隔。给定的发射机使用一个或另一个子载波间隔进行发送。资源块(Resourceblock,RB)信道化涉及将资源块定义为分配单元。在LTE中,针对15kHz和7.5kHz选项中的每一个定义了相应的固定信道化;15kHz的信道化每个资源块采用12个子载波,而7.5kHz的信道化每个资源块采用24个子载波。两个信道化的资源块都有180kHz带宽(bandwidth,BW)。期望能够以一种更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使用OFDM通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诸如时频资源等无线资源的可扩展信道化,其允许例如基于诸如业务类型或带宽要求等标准灵活地分配不同参数配置和不同数量的无线资源给不同的无线设备。
提供了一种使用基于OFDM的信号发送和接收资源块的系统与方法。所述基于OFDM的信号具有多个子带,并且在每个子带中使用相应的参数配置(numerology)。每个参数配置具有相应的子载波间隔和OFDM符号持续时间。对于给定的接收机,使用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在多个子带的一个分配子带内将内容映射到资源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广泛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信号发送通信信号的方法,包括:对于去往第一接收机的第一传输,分配多个子带中的第一子带,所述第一子带具有相关联的子载波间隔和OFDM符号持续时间;对于去往第二接收机的第二传输,分配所述多个子带中的第二子带,所述第二子带具有相关联的子载波间隔和OFDM符号持续时间,所述第一和第二子带具有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对于所述第一传输,在所述第一子带内将第一数据映射到第一多个资源块,所述第一多个资源块中的每个资源块具有由多个子载波定义的频率维度和由多个OFDM符号定义的时间维度;对于所述第二传输,将第二数据映射到所述第二子带内的第二多个资源块,所述第二多个资源块中的每个资源块具有由多个子载波定义的频率维度和由多个OFDM符号定义的时间维度;以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多个资源块中发送第一和第二数据。
根据另一方面,每个资源块的带宽等于该资源块的子载波个数乘以用于发送所述资源块的子带的子载波间隔,并且每个资源块具有相同的带宽。
根据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多个资源块和所述第二多个资源块中的每个资源块的类型为定义的一组资源块类型中的一个,这些资源块具有相同的带宽;并且所述定义的一组资源块类型中具有最大子载波个数的资源块的子载波个数是每个其它资源块中的子载波个数的相应整数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97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