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双扇热管理系统液冷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99632.0 | 申请日: | 2020-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1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 发明(设计)人: | 任恺;李成;丁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北信中诚制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8/26 | 分类号: | B60L58/26;B60K1/00;B60H1/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李震勇 |
| 地址: | 300385 天津市西青区经***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双扇热 管理 系统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双扇热管理系统液冷装置,包括壳体、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冷凝器,冷凝器安装于壳体内部空间,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安装于壳体外,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各自的通风风向在壳体内部相交,且夹角在80度至135之间;冷凝器整体弯折呈L型,构成L型冷凝器的两折边分别与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相临近,且冷凝器的两折边的表面分别与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各自的通风风向垂直相交。本发明通过优化双风扇排布方式,并结合冷凝器的形状改进及与风扇的位置关系,以及其他部件侧壁挂的方式,尽量收缩空间使用,同时保证热管理系统液冷装置的性能;相较其他双风扇的液冷装置性能相当,体积却可缩减30%以上,减少了材料使用,节省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领域,涉及应用在电动大巴、电动卡车、以及储能系统冷却机组等设备的热管理系统液冷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TMS)主要由电机电控冷却子系统、电池冷却子系统和空调子系统等组成,而电机电控冷却子系统主要采用液冷方式,液冷装置主要由风扇、冷凝器、压缩机、液泵、板式换热器等组成,主要依靠液泵带动冷却液在冷凝器中循环流动,通过在板式换热器的热交换等物理过程,冷却液带走电动机、控制器产生的热量。
液冷装置就风扇配置划分,目前有两种模式,一种为单风扇配置,另一种为双风扇配置;单风扇配置的液冷装置,风扇尺寸较大,一般不小于10寸,冷凝器采用窄高型,装置整体高度偏高,通常大于300mm,制冷性能一般5kW左右;双风扇配置的液冷装置,风扇尺寸较小,一般不大于10寸,冷凝器通常采用狭长型,装置整体体积偏大,制冷性能通常为7~10kW之间。
双风扇配置的液冷装置虽然制冷性能大于单风扇配置,但占用体积空间过大,需在不影响制冷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减其体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效双扇热管理系统液冷装置,具体为:
高效双扇热管理系统液冷装置,包括壳体、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冷凝器,冷凝器安装于壳体内部空间,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安装于壳体外;
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各自的通风风向在壳体内部相交,且夹角在80度至135之间;
冷凝器整体弯折呈L型,构成L型冷凝器的两折边分别与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相临近,且冷凝器的两折边的表面分别与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各自的通风风向垂直相交。
作为优选的,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各自的通风风向在壳体内部相交的夹角为90度,且相交点位于壳体内部正中心。
作为优选的,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各自的通风风向与冷凝器的两折边的表面分别相交的相交点位于对应折边的表面中心区域。
作为优选的,冷凝器两折边之间的R角不小于70mm。
作为优选的,壳体由盖板、底板以及L型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拼装而成,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分别安装于L型第一侧板的两个折边之一上,且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各自的通风风向分别正对穿过第一侧板的两个折边上分别开设的风扇通孔。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位于壳体内部的板式散热器、控制器、液泵,板式散热器、控制器、液泵分别通过连接件固定挂设于第二侧板上。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位于壳体内部的板式散热器、控制器、液泵、压缩机,板式散热器、控制器、液泵、压缩机位于冷凝器两折边背对第一风扇、第二风扇的方向处。
作为优选的,壳体内的各部件之间的间隙距离不小于15mm。
在液冷装置中,占体积比较大的为风扇、冷凝器,为了更好利用空间,本发明通过优化双风扇排布方式,并结合冷凝器的形状改进及与风扇的位置关系,以及其他部件侧壁挂的方式,尽量收缩空间使用,同时保证热管理系统液冷装置的性能;相较其他双风扇的液冷装置性能相当,体积却可缩减30%以上,减少了材料使用,节省了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北信中诚制冷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北信中诚制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96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