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磁流变液离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9570.3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7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谢方伟;田祖织;刘秀梅;沈刚;丁志文;徐纯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D31/02 | 分类号: | F16D3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陆志斌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流变 离合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磁流变液离合器,包括离合器本体,离合器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输入端壳体、输出端壳体,输入端壳体内部对应设置有输入轴,输入轴内侧端设置有主动片,输出端壳体内部设置有输出轴,主动片的两侧对应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从动片Ⅰ、从动片Ⅱ,输出轴的内侧端与从动片Ⅱ连接,从动片Ⅰ、从动片Ⅱ、主动片、输入端壳体和输出端壳体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充满有磁流变液,输出端壳体上均匀分布若干台阶通孔,台阶通孔中安装有浮动活塞,通过安装压电材料圆环,通电时产生径向振动,使磁性颗粒在基液中分布均匀,提高离合器的传递转矩;本发明通过在输出端壳体上安装浮动活塞,可以自行调整磁流变液体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流变液离合器,尤其是一种能够适应磁流变液体积膨胀、使磁流变液颗粒更加均匀、提高传递转矩的新型磁流变液离合器。
背景技术
磁流变液是一种在磁场作用下能够快速、可逆地由流动性良好的牛顿流体转变为Bingham弹塑性体的智能材料。典型的磁流变液是微米级别的磁性颗粒、表面活性剂和溶剂组成的一种智能材料,具有特殊的力学性质,在机械工程、汽车工程、控制工程、精密仪器加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磁流变液离合器是磁流变液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根据磁流变液的性质,可以控制外加磁场来实现离合器的分离和结合,在不同的磁场强度作用下,磁流变液的剪切应力发生变化,进而实现转速和转矩的变化,且可以实现无级控制。和传统的离合器相比,磁流变液具有无磨损、功耗低、噪声低、响应时间短、结构简单和控制简单等优点。按照磁流变液离合器的结构形式,一般分为圆筒式磁流变液离合器、圆盘式磁流变液离合器和杯状磁流变液离合器等。发明专利CN102080692A公开了一种“双盘式磁流变液离合器”,将磁流变液密封在两盘之间,在传动轴上装设旋转叶片,利用传动轴带动叶片旋转,使空气通过通风口循环流动,保持良好的散热特性,其缺点在于磁性颗粒受离心作用,会产生沉淀,影响转矩传递;发明专利CN109139736A公布了“一种多励磁线圈磁流变离合器”,通过多励磁线圈同时通电方式产生工作磁场,主从动盘组均采用中空结构,传动结构简单且散热效果好,但是未考虑磁流变液由于温度上升产生体积增大的问题。盘式磁流变液离合器工作时,离心现象明显,影响传递转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盘式磁流变液离合器的发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磁流变液离合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磁流变液离合器,包括离合器本体,所述离合器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输入端壳体、输出端壳体,所述输入端壳体内部对应设置有输入轴,所述输入轴通过轴承Ⅰ与输入端壳体连接,所述输入轴内侧端设置有主动片,所述输出端壳体内部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通过轴承Ⅱ与输出端壳体连接,所述主动片的两侧对应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从动片Ⅰ、从动片Ⅱ,所述输出轴的内侧端与从动片Ⅱ连接,所述输入轴通过轴承Ⅲ、轴承Ⅳ与从动片Ⅰ连接,所述从动片Ⅰ上设置有从动片Ⅰ孔,所述从动片Ⅱ上设置有从动片Ⅱ孔,所述从动片Ⅰ、从动片Ⅱ、主动片、输入端壳体和输出端壳体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充满有磁流变液,所述输入端壳体和输出端壳体上设置有与从动片Ⅰ、从动片Ⅱ对应的螺柱,所述螺柱上设置有金属环,所述金属环上设置有压电材料圆环,所述螺柱外侧对应设置有与所述输入端壳体和输出端壳体连接的励磁线圈,所述输出端壳体上设置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通过螺堵Ⅰ密封,所述输出端壳体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若干与磁流变液对应的台阶通孔,所述台阶通孔中安装有浮动活塞,所述台阶通孔的端部安装有螺堵Ⅱ,所述螺堵Ⅱ与浮动活塞之间形成有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中存有压缩气体,所述输入端壳体的外侧端部设置有与输入轴对应的输入轴端盖,所述输出端壳体的外侧端设置有与输出轴对应的输出轴端盖。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环由上下两个半环组成,所述两个半环由螺栓连接;所述压电材料圆环安装在所述金属环的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轴与输入轴端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Ⅰ,所述输出轴与输出轴端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95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