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UVLED降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8837.7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8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孙成忠;祁高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武进区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研究院;江苏科慧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州市建国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56 | 分类号: | H05B45/56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李珍 |
地址: | 21316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vled 降温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UVLED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VLED降温装置,包括温度检测模块、控制器、散热模块和恒流驱动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UVLED模块的温度,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散热模块和恒流驱动模块,所述散热模块根据所述控制器输出信息启动或停止,所述恒流驱动模块驱动所述UVLED模块工作,所述恒流驱动模块根据控制器的输出信息调节输出电流。本实施新型不仅可以对UVLED模块进行风冷降温,当风冷无法满足UVLED模块降温需求时,通过降低UVLED模块的功率或UVLED模块停止工作来降温,从而提高UVLED模块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UVLED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VLED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UVLED(紫外LED)现如今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食品保鲜、公共卫生、市政工程和农业设施等领域,在以上应用中,紫外LED模组的工作时间相对较短,不会对模组的使用寿命有较大的影响。
但是,一些特定的使用场合下,比如市政工程中对自来水和污水的紫外消毒杀菌,紫外LED模组在这样的应用环境中,长时间地持续工作会让紫外LED模组因发热问题而导致寿命严重缩短,这就需要紫外LED模组本身带有保护功能,目前的紫外LED模组,控制功能相对简单,其配备的主动散热一直处在工作中,在实际使用中,当紫外LED模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不需要进行主动散热时,而主动散热一直处在运行中不仅会产生噪声污染,还会造成电能的浪费,此外,当紫外LED模组出现过热或过流时仍然持续工作,而模组本身的散热功率跟不上,从而使模组发热越来越严重,这会大大影响紫外LED模组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UVLED模组出现过热或过流时仍然持续工作,影响UVLED模组使用寿命的问题,提供一种UVLED降温装置,可以对UVLED模组有效降温,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一种UVLED降温装置,包括:
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UVLED模块的温度;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散热模块和恒流驱动模块;
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根据所述控制器输出信息启动或停止;
恒流驱动模块,所述恒流驱动模块驱动所述UVLED模块工作,所述恒流驱动模块根据控制器的输出信息调节输出电流。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UVLED模块温度并传输给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恒流驱动模块包括恒流LED驱动器,所述恒流LED驱动器采用的型号为LM3429。
进一步地,所述恒流驱动模块还包括MOS管Q3,该MOS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恒流LED驱动器的nDIM端,所述MOS管Q3的漏极接地,所述MOS管Q3的栅极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
进一步地,散热模块为风扇,所述风扇正对所述UVLED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采用的型号为STM32F103C8T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温度检测模块检测UVLED模块的温度,当检测温度超出第一设定值,则散热模块对UVLED模块进行散热,当检测温度超出第二设定值,恒流驱动模块降低输出电流,从而降低UVLED的功率,从而减少UVLED的放热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UVLED过热或过流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发明可以有效监测UVLED模块的工作温度并对其及时降温,从而提高UVLED模块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武进区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研究院;江苏科慧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州市建国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武进区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研究院;江苏科慧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州市建国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88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