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感通信复合光缆及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98350.9 | 申请日: | 2020-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3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 发明(设计)人: | 祁庆庆;何茂友;胡国华;姚頔;刘旋;司帅;付凯;王雅文;陈保平;钱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烽火海洋网络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唐勇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感 通信 复合 光缆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传感通信复合光缆及制造方法,其包括通信光单元、内铠装层、混合铠装层和外护层,通信光单元包括第一加强套管以及至少一根通信光纤,所有的通信光纤作为整体位于第一加强套管内;内铠装层绞合于通信光单元外侧;混合铠装层绞合于内铠装层外侧;混合铠装层包括传感光单元和铠装加强件,传感光单元包括第二加强套管以及至少一根传感光纤,所有的传感光纤作为整体位于第二加强套管内;外护层套设于混合铠装层外,且在通信光单元与外护层之间填充有第三阻水材料。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分支难度较大、接续复杂、不方便以及对外界的压力、温度等等变化不易探测、敏感度较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特种光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感通信复合光缆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内油气等资源丰富,随着光纤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发展,特制海底光缆可以用来集成海底传感器,应用于海底油藏物探测以及海洋物联网相关应用,使用相关探测系统后,油田采油率提升30%左右。海底光缆敷设在水下,因此光缆的性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良好的防潮防腐蚀性能以及良好的抗压性能等。
现有技术的海底光缆的结构主要是由光单元、加强材料以及护套组成,其中的加强材料以及护套对通信光纤和传感光纤提供一定保护。
在一些海底光缆中,沿径向由内而外,依次为通信光纤单元、绝缘层、铠装加强件、防腐沥青、外被层、阻水材料,且绝缘层包括内绝缘层和外绝缘层,在内绝缘层与外绝缘层之间隐形地植入传感光纤,传感光纤以适当的节距绕包在内绝缘层上并用扎纱绑扎。这种结构的光缆,由于传感光纤外侧是外绝缘层、铠装加强件、防腐沥青、外被层、阻水材料,一方面,在使用时,如果要分支,需要开剥外面的外绝缘层、铠装加强件、防腐沥青、外被层、阻水材料,难度较大,接续复杂,故传感光纤不方便分支,无法方便的集成海底传感器;另一方面,传感光纤因外侧有多层保护,对外界的压力、温度等等变化不易探测,降低了敏感度。
另外,在光缆内部的空隙中填充有阻水及防腐蚀材料,通常用的是沥青、阻水缆膏等粘性填充材料,这种填充是在光缆绞合成型后浸入相应的粘性填充材料中实现,这种虽然可以通过复杂的施压装置给填充材料一定的压力来改善,但是仍然很难使光缆内部的空隙全部填充满,而光缆的外护套一旦因外力或生物损伤时,水很容易因压力过大进入到光缆内部并且突破粘性填充材料使之变形以及产生部分间隙而继续渗透。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海底光缆用于此种传感与通信应用时存在着纵向水密性差、分支不方便、传感光纤探测精度不高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感通信复合光缆及制造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分支难度较大、接续复杂、不方便以及对外界的压力、温度等等变化不易探测、敏感度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感通信复合光缆,其包括:
通信光单元,其包括第一加强套管以及至少一根通信光纤,所有的通信光纤作为整体位于所述第一加强套管内;
内铠装层,其绞合于所述通信光单元外侧;
混合铠装层,其绞合于所述内铠装层外侧;所述混合铠装层包括传感光单元和铠装加强件,所述传感光单元包括第二加强套管以及至少一根传感光纤,所有的传感光纤作为整体位于所述第二加强套管内;
外护层,其套设于所述混合铠装层外,且在通信光单元与外护层之间填充有第三阻水材料。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套管为不锈钢管或不锈钢波纹管,和/或所述第二加强套管为不锈钢管或不锈钢波纹管。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套管内填充有第一阻水材料。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光单元还包括第一护套,所述第一护套套设于第一加强套管外。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套管内填充有第二阻水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烽火海洋网络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烽火海洋网络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83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状料的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良型督脉灸排烟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