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LED照明系统的行车安全双控调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96489.X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62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李思琪;丘东元;张新斌;魏佳北;李敏;王兆延;臧继成;邱念领;李阿雷;黄正荣;廖一明;许金双;余循海;谢家勇;杨奎;陈艳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中铁建公路运营有限公司;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10 | 分类号: | H05B4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冯炳辉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led 照明 系统 行车 安全 调光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LED照明系统的行车安全双控调光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亮度计、车辆检测器、控制中心、亮度控制模块和LED隧道灯模块;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亮度计和车辆检测器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2)控制中心计算各照明段的段内亮度与段间亮度,确定段内控制与段间控制的控制对象及其地址信息;3)亮度控制模块根据地址信息,向LED隧道灯模块发送控制信号;4)LED隧道灯模块收到控制信号,调节LED隧道灯的亮度,使照明段的实际亮度达到步骤2)计算的亮度。本发明具有调光灵活、环境适应性强、易于工程实施的优点,有利于提高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LED照明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隧道LED照明系统的行车安全双控调光方法。
背景技术
LED照明系统与其它照明系统相比,具有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能耗低等优良性能,正广泛应用于隧道工程中。由于隧道内外亮度差异极大,驾驶员进入隧道至离开隧道,存在视觉适应性问题。若隧道内的亮度不能有效控制,驾驶员看不清路面状况,极易发生车祸等安全事故。
目前,隧道LED照明采用以下三种调光方式:1、通过改变灯具的安装密度来实现视觉过渡,但该方法无法根据环境状况实现调光,且节能效果差;2、采用分段调光技术,每段LED灯亮度一致,段与段之间亮度出现突变,导致驾驶员难以适应亮度的变化;3、采用无级调光技术,需要对隧道内每一盏LED灯进行调光,控制复杂、工程实施困难。为此,为克服上述困难,提出一种新的隧道LED照明系统调光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出了一种隧道LED照明系统的行车安全双控调光方法,该方法具有调光灵活、环境适应性强、易于工程实施的优点,有利于提高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隧道LED照明系统的行车安全双控调光方法,所述隧道LED照明系统包括亮度计、车辆检测器、控制中心、亮度控制模块和LED隧道灯模块;所述隧道分为n个照明段,命名为照明段i,i=1,2,…,n;所述亮度计装设在隧道的洞口和各个照明段内,用于检测洞外亮度和各照明段亮度;所述车辆检测器装设在隧道入口前方规定距离处,用于检测车速和车流量;所述LED隧道灯模块包括调光器和LED隧道灯,调光器根据亮度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调节LED隧道灯的亮度;
所述行车安全双控调光方法包括照明段的段内控制与段间控制;所述段内控制是指调节照明段内部的亮度,称为段内亮度,各个照明段的段内亮度不相等;所述段间控制是基于人眼适应性特性调节两个照明段交界处的亮度,称为段间亮度,以实现亮度的平滑过渡;该方法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1)亮度计和车辆检测器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
2)控制中心计算各照明段的段内亮度与段间亮度,确定段内控制与段间控制的控制对象及其地址信息;
3)亮度控制模块根据地址信息,向LED隧道灯模块发送控制信号;
4)LED隧道灯模块收到控制信号,调节LED隧道灯的亮度,使照明段的实际亮度达到步骤2)计算的亮度。
所述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2.1)根据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计算照明段的段内亮度
定义照明段i的段内亮度为Li;对于隧道入口的照明段,段内亮度Li=kiL20,其中,ki为亮度比值,通过查询细则确定,L20为洞外亮度;对于隧道中部的照明段,段内亮度Li=Lin,其中,Lin通过查询细则确定,即隧道中部的照明段的段内亮度是通过查询细则确定;对于隧道出口的照明段,段内亮度Li=kiL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中铁建公路运营有限公司;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中铁建公路运营有限公司;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64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