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3D相机的快速联合标定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3558.1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6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林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德斯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G06T7/80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5 | 代理人: | 郭晓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清湖***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机 快速 联合 标定 | ||
一种多3D相机的快速联合标定法,主要步骤包括制作一个带二维码的二维标定板,通过这些二维码,直接获取3D相机所拍摄的区域属于二维标定板的对应区域;将该二维标定板置于各个3D相机下,通过各个3D相机分别获取其图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三维标定算法结合二维标定板进行三维标定,使其具备二维标定时的高精度,同时又能获取三维信息,并且使用带坐标信息的二维码标定板,可以快速定位出所拍摄的区域,极大的简化了确定二维坐标的操作流程,非常适合快速的多3D相机多工位的快速联合标定,实现三维的大范围高精度无缝检测,可在工业现场快速构建出一个大范围高精度的3D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视觉的3D测量、检测与引导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多3D相机的快速联合标定法。
【背景技术】
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3D成像技术逐渐成熟,3D相机的检测精度与空间分辨率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部分3D相机的检测精度甚至达到了微米级。高精度3D相机在3D测量、检测方面有巨大的优势。
目前公开的3D相机应用技术,主要是对一个相机的空间标定或者三维的测量,如专利CN108230401A公开了一种3D四轮定位仪相机自动标定方法,专利CN104236456A公开了一种基于两自由度3D视觉传感器的机器人手眼标定方法,CN201510170255.7公开了一种采用激光扫描传感器的三维空间精细测量系统。
多个3D相机的快速联合标定法尚未有公开信息。传统的多3D相机标定,需要加工一个高精度的三维标定块才能进行相机的标定。而高精度三维标定块加工困难,且大小受限,在标定过程中操作也较为繁琐,同时标定精度比非常成熟的高分辨率2D相机的标定精度要低不少,较难实现大幅面高精度的3D测量。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多3D相机的快速联合标定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3D相机的快速联合标定法,通过三维标定算法结合二维标定板进行三维标定,使其具备二维标定时的高精度,同时又能获取三维信息,并且使用带坐标信息的二维码标定板,可以快速定位出所拍摄的区域,极大的简化了确定二维坐标的操作流程,非常适合快速的多3D相机多工位的快速联合标定,实现三维的大范围高精度无缝检测,可在工业现场快速构建出一个大范围高精度的3D检测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3D相机的快速联合标定法,主要步骤包括
SO1,制作一个带二维码的二维标定板,通过这些二维码,直接获取3D相机所拍摄的区域属于二维标定板的对应区域;
SO2,将该二维标定板置于各个3D相机下,通过各个3D相机分别获取其图像;
SO3,对每个3D相机拍摄的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其所拍二维标定板的法向量v与Z向距离D,并分析当前图像在2维坐标系中与标定板坐标系的变换关系T2d,通过法向量v、Z向距离D与2维变换矩阵T2d,可以得到当前3D相机坐标系与标定板坐标系的变换矩阵T3d;
SO4,对于每个3D相机的输出图像应用其标定出来的变换矩阵T3d,则可以将各个3D相机统一到二维标定板坐标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3D相机的快速联合标定法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三维标定算法结合二维标定板进行三维标定,使其具备二维标定时的高精度,同时又能获取三维信息,并且使用带坐标信息的二维码标定板,可以快速定位出所拍摄的区域,极大的简化了确定二维坐标的操作流程,非常适合快速的多3D相机多工位的快速联合标定,实现三维的大范围高精度无缝检测,可在工业现场快速构建出一个大范围高精度的3D检测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多3D相机的快速联合标定法SO1中的二维标定板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德斯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德斯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35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