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差分进化的天线设计方法及新型弯折线天线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92752.8 | 申请日: | 2020-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0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曾三友;许庆辉;赵菲;叶陆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易滨 |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进化 天线 设计 方法 新型 折线 | ||
1.一种基于差分进化的天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弯折线天线的设计指标;
根据所述设计指标,构建弯折线天线优化模型,所述优化模型将天线增益、天线轴比、以及天线驻波比的方差和作为优化目标;
采用差分进化算法求解所述优化模型,并利用电磁仿真软件进行联合仿真,从而评估不同形状的弯折线天线的性能,最终搜索得到满足所述设计指标的新型弯折线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差分进化的天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指标包括弯折线天线的工作频带范围f1≤freq≤f2,阻抗大小Z0,驻波比VSWR≤S0,增益范围Gain≥g0,天线方位角范围φ1≤φ≤φ2,天线俯仰角范围θ1≤θ≤θ2,其中,f1、f2分别表示工作频带的最小值、最大值,S0表示驻波比的最大值,g0表示增益的最小值,φ1、φ2表示方位角最小值、最大值,θ1、θ2表示俯仰角最小值、最大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差分进化的天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模型为:
使得
其中,表示优化变量,所述优化变量为天线辐射单元的坐标表示,并根据天线尺寸确定优化变量的解空间;俯仰角范围φ1≤φ≤φ2、θ1≤θ≤θ2,频带范围f1≤freq≤f2,
len(freq)表示频带范围freq内求解的频点个数;GVariance(φ,θ)表示天线增益的方差,Gain(φ,θ,freq)表示在(φ,θ)方向上的增益;ARVariance(φ,θ)表示天线轴比的方差,Axial(φ,θ,freq)表示在(φ,θ)方向上的轴比;VSWRVariance(φ,θ)表示天线驻波比的方差,VSWRfreq表示在频率freq下的驻波比;表示增益约束,表示轴比约束,表示驻波比约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差分进化的天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差分进化算法在所述解空间进行搜索,并通过电磁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得到天线性能参数,所述性能参数包括增益、轴比、以及驻波比;将所述性能参数代入优化模型进行评估,得到适应性目标值;重复整个过程,得到多个适应性目标值,进而确定最优解;所述差分进化算法的参数为:评估代数T=1000,种群规模POP=50,交叉概率CR=0.9,比例因子F=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差分进化的天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仿真软件为Ansys HFSS。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差分进化的天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指标还包括弯折线天线的极化模式、尺寸、以及每根导线的长度范围。
7.一种新型弯折线天线,采用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7段弯曲线(1-7)组成的辐射器、金属杯状的反射器、以及同轴馈电,其中,所述弯曲线(1)位于所述反射器的底面中心的上方,且垂直于所述反射器的底面向上,所述同轴馈电位于所述反射器的底面中心,所述同轴馈电的端口为同轴线馈电,所述同轴线与所述弯曲线(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275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