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熔融还原炉灌铁水启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2724.6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0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徐涛;周海川;刘志国;任俊;昝智;程鹏;卜二军;曲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13/00 | 分类号: | C21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专卓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4 | 代理人: | 王一 |
地址: | 016011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熔融 还原 铁水 启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熔融还原炉灌铁水启动的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烘炉,将耐材中的水分烘出,使得出铁室的温度至少达到700℃;灌装铁水,灌装铁水在休风的情况下灌入;在灌完50%铁水量后,出铁室底部与炉本体的连通处得到液封,开始送风并给燃气喷枪点火,然后陆续开始喷入煤粉,喷吹一定时间后,开始喷矿粉;第(3)步喷吹一定时间后,喷吹量以及风氧配比的逐步提升。通过对速度和配比的控制,既能够以最快速度使熔融还原炉正常启动至生产状态,又不会因为速度过快使熔池脱碳而导致启动失败。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般涉及非高炉炼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熔融还原炼铁工艺,尤其是一种熔融还原炉灌铁水启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的高炉炼铁方式投资大、能耗高、流程长、污染严重,所以高炉的炼铁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熔融还原法是以非焦煤作为主要能源,直接使用铁矿粉等原料,在高温熔融状态下用碳把铁氧化物还原成金属铁的冶炼方法。可以代替高炉,取消烧结、焦化、球团工序,是低碳炼铁新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一直以来也是炼铁行业研究的热点。
熔融还原炉是目前极少数的完全不用焦炭的非高炉炼铁技术之一。焦炭作为高炉炼铁生产过程中的料柱骨架,是其启动过程的关键物料。熔融还原炉不使用焦炭,其启动方式也必须另觅他法,经过长期的研究,最终开发出一套全新的灌装热铁水作为初始铁水的启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融还原炉灌铁水启动的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烘炉,将耐材中的水分烘出,使得出铁室的温度至少达到700℃;
(2)灌装铁水,灌装铁水在休风的情况下灌入;
(3)在灌完50%铁水量后,出铁室底部与炉本体的连通处得到液封,开始送风并给燃气喷枪点火,然后陆续开始喷入煤粉,喷吹一定时间后,开始喷矿粉;
(4)第(3)步喷吹一定时间后,喷吹量以及风氧配比的逐步提升。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烘炉是指首先将炉体及相关系统启动,然后对熔融还原炉系统进行送风烘炉,第一阶段只送风,不烧燃气,风温从200℃逐渐升高至1100℃以上并维持,此过程持续3-6天;第二阶段点燃燃气喷枪初始燃气量约为1000Nm3/h(以天然气为例),然后逐渐提升,3-4天内,阶段性提升燃气量至4500Nm3/h,维持1-2天,燃气烘炉总时长约5-6天。
进一步地,将炉体及相关系统启动是指首先将炉体冷却水补水并启动循环泵、汽化冷却烟道补水并启动循环泵、煤气布袋除尘启动。
进一步地,所述燃气为天然气或焦炉煤气。
进一步地,步骤(2)中,灌装铁水的条件是出铁室耐材温度至少达到700℃,炉底耐材达到420℃,开始灌装铁水。
进一步地,灌装的铁水需要具备以下条件:①灌入出铁室的铁水温度必须在1500℃以上;②铁水含碳量必须在4.2%以上;③铁水硅含量在1%以上。
进一步地,灌装的铁水分为4包,首先将前2包铁水连续灌入,出铁室底部与炉本体的连通处得到液封,开始送风并给燃气喷枪点火,然后陆续开始喷入煤粉;第3包和第4包铁水在灌完第2包铁水后各隔1-2小时依次灌入。
进一步地,将前2包铁水连续灌入后,开始送风,风量50000Nm3/h,风温 1100℃以上,风量稳定后,点燃燃气喷枪进行焖炉,燃气量4500Nm3/h(以天然气为例),维持30分钟,然后开始使用煤枪喷煤,热风量80000Nm3/h,风温1100℃以上,富氧25%,喷煤量20t/h,维持1-1.5小时,开始喷吹热矿粉,风量 100000Nm3/h,风温1100℃以上,富氧25%,喷煤量30t/h,喷矿量20t/h,喷生石灰量2t/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27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