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铅酸蓄电池用极群连续入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1984.1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3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杰;庄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水木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14 | 分类号: | H01M10/14;B65G17/12;B65G17/34;B65G17/46 |
代理公司: | 湖州长兴西木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25 | 代理人: | 韩燕燕 |
地址: | 313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用极群 连续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用极群连续入槽装置,包括:极群传输机构;极群夹取机构,其包括第一传送组件以及第一箍紧组件;壳体传输机构;以及壳体夹取机构,壳体夹取机构包括第二传送组件以及第二箍紧组件;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导向组件控制第一箍紧组件在传送状态中将极群夹持并向后传输;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二导向组件控制第二箍紧组件在传送状态中将极群夹持并向后传输;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三导向组件将第一箍紧组件提起插入对应设置的第二箍紧组件夹持的蓄电池壳体内;本发明解决了通过压板入槽工作,前一组极群进行入槽工作时,后一组待入槽工作的极群需要等待,无法实现连续入槽工作,其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用极群连续入槽装置。
背景技术
前蓄电池生产中,在极群与蓄电池壳体配合入槽时都采用手动工装入槽,然而手动入槽无法保证每个极群入槽力度一致,极群入槽压力不一样,造成入槽位置差异以及蓄电池内部液量的不一致,对产品容量一致性产生了严重影响;而且在生产加工中,蓄电池手动入槽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员工连续操作劳动强度很大,对于目前劳动力缺乏,批量生产带来非常严峻的挑战。
专利号为CN13100937749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极群入槽装置,涉及蓄电池生产设备,当前蓄电池生产中,通过手工将极群压入蓄电池壳体,但是人工操作效率低并且无法保证极群入槽压力和深度的一致,本发明的一种蓄电池极群入槽装置包括支架,支架在蓄电池送进方向上设有感应装置和定位装置,定位装置的上方设有可升降的入槽压板。通过感应装置自动控制蓄电池的定位,入槽压板将极群压入蓄电池壳体中,机械重复工作时入槽压板的压力和移动距离不变,一定程度保证大批量生产电池的一致性,电池性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通过压板入槽工作,前一组极群进行入槽工作时,后一组待入槽工作的极群需要等待,无法实现连续入槽工作,其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设置极群夹取机构配合壳体夹取机构,实现传输过程中完成极群与蓄电池壳体的配合卡紧,进而实现连续式入槽工作,并且入槽方式精准,完成入槽工作后的蓄电池壳体经传输,其极耳朝上利于后期输出,从而解决了通过压板入槽工作,前一组极群进行入槽工作时,后一组待入槽工作的极群需要等待,无法实现连续入槽工作,其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铅酸蓄电池用极群连续入槽装置,包括:
极群传输机构,所述极群传输机构用来将若干组极群依次向后传输;
极群夹取机构,所述极群夹取机构位于所述极群传输机构的上方设置,其包括第一传送组件以及沿着所述第一传送组件传动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且安装在所述第一传送组件上的第一箍紧组件;
壳体传输机构,所述壳体传输机构位于所述极群夹取机构上方设置,其用来将若干组蓄电池壳体依次向后传输;以及
壳体夹取机构,所述壳体夹取机构位于所述壳体传输机构上方设置,其包括第二传送组件以及沿着所述第二传送组件传动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且安装在所述第二传送组件上的第二箍紧组件;
安装在极群夹取机构上的第一导向组件控制所述第一箍紧组件在传送状态中将极群夹持并向后传输;安装在壳体夹取机构上的第二导向组件控制所述第二箍紧组件在传送状态中将蓄电池壳体夹持并向后传输;安装在极群夹取机构上的第三导向组件将第一箍紧组件提起插入对应设置的第二箍紧组件夹持的蓄电池壳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极群传输机构以及壳体传输机构均包括支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皮带皮带轮传动单元以及安装在所述皮带皮带轮传动单元上的限位座,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座之间形成与产品匹配设置的安置空间;第一转动电机驱动任一所述皮带皮带轮传动单元传动。
作为优选,所述极群传输机构通过第一同步皮带带动壳体传输机构同步传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水木机电有限公司,未经长兴水木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19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