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正压烟道烟尘烟气的采样及测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1786.5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9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贺强强;吕卫涛;张友禄;曹丽婕;范林;赵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众瑞智能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0 | 分类号: | G01N15/00;G01N27/416;G01N1/22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张晓艳 |
地址: | 26610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正压 烟道 烟尘 烟气 采样 测量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正压烟道烟尘烟气的采样及测量装置,包括主机、皮托管组件、采样管组件、预冷凝系统、冷凝系统,所述主机内部安装有电化学传感器组件、压力传感器、数据处理模块、流量控制系统,皮托管组件的皮托管导气管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电化学传感器组件、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烟气流量控制系统与电化学传感器组件连接,采样管组件的采样管与预冷凝系统连接,预冷凝系统与冷凝系统连接,冷凝系统与流量控制系统连接。预冷凝系统将烟道内的气体在正压下输送进采样组件后,温度由最高的800℃降至200℃左右,冷凝系统继续将温度降至环境温度,高效、显著的冷却气体温度,有效的保证了人身的安全以及后端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定污染源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温正压烟道烟尘烟气的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高温高压烟尘烟气是固定污染源监测领域中的一种,这类烟尘烟气在烟道内处于正压状态,且远高于大气压;温度通常也高达800℃。若使用常规仪器进行采样与测量,高温高压烟尘烟气会对采样仪器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且使用常规仪器进行采样,面对高温高压工况,没有相关的防护处理措施,正压烟气容易从烟道内喷出,对现场采样工作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现有针对高温高压烟尘烟气的采样装置,制冷方式通常是:采样管接一个装冷却水的桶组成一个简易的冷凝器给烟气进行降温,需要手动为冷凝器加水,而高温正压烟道通常都是几十米的高度,受限于现场工况条件,水源不足,以至于冷却效果不显著,仍对采样装置造成损坏,现有装置的采样管与皮托管耐温性与耐腐蚀性也不能持久,需要经常更换,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温正压烟道烟尘烟气的采样装置,主要克服现有针对高温正压烟道内烟尘烟气采集时冷凝器结构太简单,无法达到冷凝效果、对装置存在损坏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正压烟道烟尘烟气的采样装置,包括皮托管组件,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发明进一步作出改进:还包括预冷凝系统、冷凝系统,所述采样管组件与预冷凝系统通过管路连通,给采集的烟尘烟气进行初步降温,所述预冷凝系统与冷凝系统通过管路连通,进一步将烟尘烟气降至环境温度。
优选的,所述预冷凝系统包括预冷凝桶、预冷凝弯管、进水管、出水管、进水阀、出水阀、导气管、流量控制阀,所述预冷凝桶分为冷凝水腔和导气腔,所述预冷凝弯管设置在预冷凝桶冷凝水腔内部,一端与采样管组件连通,另一端伸入导气腔,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分别与冷凝水腔连通,且进水管上设置进水阀、出水管上设置出水阀,所述导气管与导气腔连通,且设置流量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预冷凝桶底部为锥形结构,且设置有排水阀。
优选的,所述冷凝系统包括壳体、循环水腔、烟尘烟气导气腔、储水腔、蛇形管、循环水进水管、循环水出水管、烟尘烟气进气管、水泵、烟尘出气管、烟气出气管、烟尘出气阀、烟气泄压阀、烟气出气阀,所述壳体内分为循环水腔、烟尘烟气导气腔和储水腔,所述蛇形管设置在循环水腔内部,其一端与烟尘烟气进气管连通,一端伸入烟尘烟气导气腔;所述循环水进水管、循环水出水管分别与循环水腔连通,所述循环水出水管连接水泵,且与预冷凝系统的进水管连通,所述循环水出水管与预冷凝系统的出水管连通;所述烟尘出气管和烟气出气管分别与烟尘烟气导气腔连通,所述烟尘出气管上设置有烟尘出气阀,所述烟气出气管上设置有烟气泄压阀和烟气出气阀。
优选的,所述储水腔底部为锥形结构,且设置有冷凝系统排水阀。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内胆,所述外壳和内胆之间填充保温棉,所述壳体底部还安装有支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众瑞智能仪器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众瑞智能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17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