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电式自清洁网箱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90983.5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63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官曙光;刘莹;赵文溪;李绍彬;刘童;王英俊;于超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60 | 分类号: | A01K6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许媛媛 |
地址: | 26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电 清洁 网箱 | ||
一种通电式自清洁网箱,涉及海水养殖专用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网箱主体和供电装置,所述的供电装置固定设置于网箱主体的顶部,所述的网箱主体上悬挂有网衣,所述的网衣由耐腐蚀导电制热金属材料制成,在网衣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正极接线端、负极接线端,所述的网箱主体顶部还设有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所述的正极接线端与正极接线柱电性连接,所述的负极接线端与负极接线柱电性连接,所述的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分别与供电装置的正、负极电性连接。本发明利用电能清洁网箱,且设有可震动的通气管,具有清洁效果好,成本低,作用时间长的优点,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水养殖专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电式自清洁网箱。
背景技术
海洋污损生物是指附着、栖息及生长于船底、海水管道、养殖网箱等海洋人工设施上的海洋生物(包括海洋植物、海洋动物和海洋微生物),其对海岸工程、海洋监测及海水养殖设施均可产生严重的影响。据调查,海洋中的污损生物种类高达4000多种,其中,常见的海洋污损生物类群有海洋大型藻类、底栖藻类、双贝类、藤壶、海鞘及海绵动物等。污损生物大量附着于网衣之上会不同程度地会造成网箱网衣堵塞,网衣堵塞一方面会使网箱内的水交换减少,养殖环境变差,导致疾病多发;另一方面会引起网箱网衣的阻力增大,造成漂移和磨损,导致网箱的使用寿命缩短。网衣清洁,即去除网衣附着污损生物已成为离岸网箱养殖管理中急需解决的一大难点。
目前,传统的网衣清洁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清洁法、机械清洁法和药物清洁法,其中,人工清洁法是比较原始的手工更换网衣的方法,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机械清洁法虽节省了人力,但鉴于离岸网箱养殖所处的海域环境,更换或清洗网衣劳动强度及网衣清洗装置的配置的要求都极高,即需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药物清洗法对养殖生物可能存在一定的危害,同时药物释放于海域增加了水体污染的可能性。以上传统网衣清洁方法均很难满足离岸网箱养殖管理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针对传统的网衣清洁处理不当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采用耐腐蚀导电材料制作的网衣,可以进行通电设置,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发现网箱上附着污损生物,可以通过通电对污损生物进行清洁,并最大限度降低对养殖生物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通电式自清洁网箱,包括网箱主体和供电装置,所述的供电装置固定设置于网箱主体的顶部,所述的网箱主体上悬挂有网衣,所述的网衣由耐腐蚀导电制热金属材料制成,在网衣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正极接线端、负极接线端,所述的网箱主体顶部还设有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所述的正极接线端与正极接线柱电性连接,所述的负极接线端与负极接线柱电性连接,所述的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分别与供电装置的正、负极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耐腐蚀导电制热金属材料的表面经过绝缘处理。
优选的,所述的供电装置包括蓄电池和脉冲型一体化高压发生器,且设有开关按钮,所述的耐腐蚀导电制热金属材料的表面裸露于海水中。
优选的,所述的网箱主体包括环状的浮台、底座、固定连接于底座下表面中部的配重物,所述的浮台的下表面边缘与底座的上表面边缘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网箱沉浮导向柱,所述的网箱沉浮导向柱之间连接有网衣,所述的供电装置固定设置于浮台的上表面,所述的正极接线端、负极接线端均穿透浮台的上下端面,并分别与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网衣的内侧或外侧还设有以“S”形盘曲的单根通气管,所述的通气管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的通气管的一端形成进气端,所述的进气端穿透浮台的上下端面并在浮台的上表面形成进气结构,所述的通气管的另一端形成出气端,所述的出气端穿透浮台的上下端面并在浮台的上表面处通过第二安装座连接有出气管,所述的出气管向上延伸,并在出气管的顶部设有导风装置,所述的通气管与网衣在相互重叠交汇处锁扣连接,所述的网衣的侧边通过弹簧与网箱沉浮导向柱弹性连接、底边与底座的上表面边缘通过弹簧弹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未经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09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气囊及人体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铰点可移动的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