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尺度衍射图像检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90659.3 | 申请日: | 2020-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5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 发明(设计)人: | 杨宁;倪洽凯;王晓杰;徐珊;王菲菲;李宗怿;徐俊;严伟;刘锡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苏婷婷 |
| 地址: | 21443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尺度 衍射 图像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尺度衍射图像检测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微生物气流引入模块,光照模块、微生物收集成像模块、传递输出模块和散热模块;装置启动时,微生物气流引入模块引入收集混有靶向颗粒的气体,并分两路引入微生物收集成像模块和散热模块,被引入微生物收集成像模块的气体经过分离形成靶向颗粒存储;被引入散热模块的气体在散热模块内部单向流通进行散热;同时,光照模块形成衍射光源,光源形成的光线透过靶向颗粒后通过衍射成像形成衍射图像,并将衍射图像传递至传递输出模块,以供传递输出模块记录并输出。本发明的装置实现野外作物病害显微成像检测,提高了装置的便携性及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尺度衍射图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作物病害发生率逐年提升,严重影响作物产量;面对作物病害颗粒空气中浓度低,难以检测,以及野外恶劣的环境等特点,科研人员着重攻克相关难题。
目前国内主流的微颗粒检测设备有托普云农和中共天地生产的孢子捕捉仪,国外主流的微颗粒检测设备主要是英国Burkard公司生产的孢子捕捉仪。上述三类孢子捕捉仪的捕捉方式通常采用凡士林粘附或是聚脂薄膜粘附,其效果只能达到富集颗粒的目的,而无法完全将靶向颗粒与其他杂质分离,而且上述捕捉仪具有体积庞大、价格昂贵的缺点,不适合在野外实现大面积的布控监测。
微流控是一种微尺度流体控制技术,因其成本低、便携性好等优点已经成为科研人员关注焦点;通过研究微流控流体动力学理论不但能够富集颗粒,而且能够分离出目标病害颗粒,配合高效散热性的封装技术,实现高稳定性靶向病害颗粒实时识别监测。
针对作物病害颗粒难以发现和检测紧迫性高的特点,国内外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研究,主要有微悬臂梁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形态学检测法等措施。 2015年瑞士巴塞尔大学Nugaeva等使用镀金和未涂覆的硅微机械悬臂阵列快速定量检测黑曲霉和酿酒酵母;该方法具有精度高、灵敏度高的特点,但是微悬臂梁检测法对环境要求严格,难以适应复杂的大田环境条件;核酸检测法是一种基于生化反应的常见病害颗粒检测法,但由于需要特异性抗体或引物等外用试剂在专业人员及设备的操作下完成检测,因此也无法满足野外实时检测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尺度衍射图像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微尺度衍射图像检测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微生物气流引入模块,处于同一光路上的光照模块、微生物收集成像模块和传递输出模块,以及设置于壳体内且与所述传递输出模块相互贴合设置的散热模块;
所述光照模块用于形成衍射光源,所述微生物气流引入模块用于自壳体外部收集混有靶向颗粒的气体,并将所述气体分为两路引入微生物收集成像模块和散热模块,微生物收集成像模块用于对其引入的气体进行分离以获取靶向颗粒,并对获取的靶向颗粒进行衍射成像形成衍射图像;所述传递输出模块接收并记录微生物收集成像模块传递的衍射图像,并可选择地将所述衍射图形解读成影像进行输出;所述散热模块通过其引入的气体对其上设置的传递输出模块进行散热;
其中,所述装置启动时,微生物气流引入模块从壳体外部引入收集混有靶向颗粒的气体,并将收集的气体分两路引入微生物收集成像模块和散热模块,被引入微生物收集成像模块的气体经过分离形成靶向颗粒存储于光路经过的位置;被引入散热模块的气体在散热模块内部单向流通至壳体外部以对设置其上的传递输出模块进行散热;同时,控制光照模块形成衍射光源,光源形成的光线透过微生物收集成像模块上的靶向颗粒后,在微生物收集成像模块上通过衍射成像形成衍射图像,并将形成的衍射图像传递至传递输出模块,以供传递输出模块记录并可选择地将所述衍射图形解读成影像进行输出。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照模块形成衍射光源后,在第一方向上射入微生物收集成像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06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