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金尾矿阻燃发泡保温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90481.2 | 申请日: | 2020-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33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运法;魏连启;涂玉波;叶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4B26/04 | 分类号: | C04B26/04;C04B26/08;C04B26/20;C04B20/02;B29C67/24;C04B111/00;C04B111/28;C04B111/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武玥;李彪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金 尾矿 阻燃 发泡 保温 板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金尾矿阻燃发泡保温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板材的原料包括:黄金尾矿粉,树脂材料,发泡剂,阻燃剂,溶剂,表面改性剂,分散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黄金尾矿磨成细粉;2)将表面改性剂喷雾加入到黄金尾矿粉中混合进行预活化;3)将预活化后的黄金尾矿粉与树脂材料、发泡剂、阻燃剂及分散剂进行预混合,然后将溶剂加入混合机共混进行预溶胀;4)将料浆泵入模具合模;加压、加热,然后冷却到常温,去除压力,得到弹性发泡体;5)将弹性发泡体加热进行二次发泡,得到二次发泡体;6)将二次发泡体加热,制得阻燃发泡保温板材。本发明实现了黄金尾矿的高效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保温材料,具体涉及一种黄金尾矿阻燃发泡保温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黄金尾矿的堆存量为4亿吨,而且以年排放2500万吨的速度不断增长,每年因此造成污染的经济损失达300亿元以上,尾矿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部分有毒废物和重金属离子对水资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细颗粒组成的尾矿堆存且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除少量部分用于提取回收有价组分,其二次排放量仍然非常可观。实现黄金尾矿的减量化、无害化,直至全部资源化是从根本上建设绿色矿山、治理矿山环境、走矿山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黄金尾矿在建材行业的功能化科学利用对实现保护环境,减少燃料、矿物等资源消耗,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黄金尾矿应用上主要局限于生产普通铺路砖、蒸压砖甚至耐火砖,在保温材料领域仅有武汉理工大学提出了公开号为CN10953484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利用黄金尾矿制备发泡陶瓷保温板的方法》,该方法是针对高硅矿物制备保温材料的通俗做法,通过成分匹配,研磨,发泡剂引入,高温1000℃以上烧制成型。但该方法普遍存在能耗高,制品导热系数相对偏高的问题。
随着世界能源的不断消耗,各国日益重视节能环保,而发泡保温材料因其低成本、能耗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目前市场上大量使用聚氨酯等树脂类有机聚合物发泡材料,该类材料大部分采用挤塑发泡或注塑发泡成型,由于成型工艺的特性以及树脂材料的疏水性,发泡材料主体以树脂材料为主,无机物掺量一般在20%以下,甚至更低,因此此类材料制备的保温泡沫板虽然比重轻、保温性能优良但是其阻燃性能却比较差,存在容易引起火灾这一致命的缺点严重危害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有机组分的高掺量造成了板材与无机水泥砂浆等的浸润性差,造成施工流挂性差,与墙体结合性不佳同样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大大限制了该类保温板在工业保温以及建筑保温领域的应用,从而制备出综合性能好的发泡保温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金尾矿阻燃发泡保温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出的阻燃发泡保温板材具有质量轻、强度高、闭气孔率高、保温隔热和阻燃性能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黄金尾矿阻燃发泡保温板材,所述板材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黄金尾矿粉50-80份,树脂材料8-25份,发泡剂5-10份,阻燃剂1-5份,溶剂30-100份,表面改性剂0-3份和分散剂1-5份。
作为优选,所述黄金尾矿粉的粒径不大于30μm。
作为优选,所述树脂材料包括聚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氯乙烯树脂和聚苯乙烯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发泡剂包括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酰胺和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阻燃剂包括水镁石粉和\或水菱镁石中,所述阻燃剂粒度不大于1000目;
所述溶剂包括苯、乙醇、甲苯和甲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表面改性剂包括硅烷偶联剂KH-560和\或KH-570;
所述分散剂包括电熔石英粉、电熔刚玉粉和电熔镁砂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分散剂粒度为50-1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04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的纳美芬二聚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混相压力快速测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