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89734.4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4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严军荣;叶仁杰;王海辉;雷艳超;王定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时间内 大量 物品 识别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集合;阅读器发送射频信号,该射频信号包含集合信息;物品携带的标签接收到射频信号后判断标签是否在集合中,若是则标签不响应,否则标签生成响应码并发送至阅读器;将阅读器识别出的标签添加至集合;判断是否满足结束条件,若是则判定扫码结束,集合中的标签对应的物品即为识别出的物品,否则返回。本发明的方法及系统解决了如何短时间内扫码识别大量物品的标签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扫码技术例如条码识别技术、RFID标签识别技术是非接触的目标对象识别和追踪技术,在生活生产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电子扫码技术,例如文献“芮凤阁.基于RFID的高校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J/OL].中国科技信息,2019(15):67-68+70[2019-09-09]”中提出一种基于ALOHA(随机竞争类防碰撞算法)的随机性算法的RFID标签识别技术,文献“罗倩,邓成中,王静梅,杨勇,崔志锐.基于STM8S单片机的档案数字化[J/OL].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5):94-98[2019-09-09]”提出一种基于二进制树的确定性算法的RFID标签识别技术等。
上述现有电子扫码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扫描并识别少量的物品,但是当物品数量比较多时,会出现漏扫、不能识别或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等问题。
目前还没有短时间内扫码识别大量物品的标签的技术方案。为此提出一种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及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对物品携带的标签进行改造,使其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信息判断是否进行响应。
本发明的短时间内大量物品的扫码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建立集合,所述集合用于存储标签编码和/或标签特征值;
步骤S02、阅读器发送射频信号,射频信号包含集合信息;
步骤S03、物品携带的标签接收到射频信号后判断标签的编码和/或特征值是否在集合中,若是则标签不响应,否则标签生成响应码并发送至阅读器;
步骤S04、将阅读器识别出的标签编码和/或特征值添加至集合;
步骤S05、判断是否满足结束条件,若是则判定扫码结束,集合中的标签对应的物品即为识别出的物品,否则返回步骤S02。
优选地,当带有标签的物品进入扫描区时或离开扫描区时或扫描区出现异常时触发阅读器执行步骤S01。所述扫描区出现异常是扫描区出现振动或响动或光线变化或气压变化或磁场变化的任一项或多项组合。
优选地,建立集合时集合是空集合或已包含一些物品标签的集合。
优选地,所述判断标签的编码和/或特征值是否在集合中是判断标签的编码是否与集合中的标签编码匹配,或判断标签对应的特征值是否与集合中的标签特征值匹配,或判断标签的编码和对应的特征值是否与集合中标签编码和对应的特征值匹配;所述标签的特征值是标签编码的标识位或根据标签编码计算的特征量的任一项或组合。
优选地,所述结束条件是阅读器连续未接收到标签响应码的次数大于等于N或集合中标签数量在最近N次扫描后没有发生变化,其中N值根据阅读器扫码频率或应用场景进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阅读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发射射频信号,将接收器识别出的标签编码和/或特征值添加至集合,重复的标签编码和/或特征值只保留一个。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多个发射器和接收器使用相同或不同的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97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