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灾检测预警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88589.8 | 申请日: | 2020-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2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田元;刘妙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博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G08B25/08;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 地址: | 中国香港金钟红***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灾 检测 预警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灾检测预警系统,属于森林防火技术领域,包括:多个第一检测模块、多个第二检测模块、云服务端,分别与每个第二检测模块通讯连接,以接收第二检测模块实时上报的第一环境信息,云服务端预先存储有每个第一检测模块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云服务端根据第一环境信息和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对森林中的火灾进行检测预警;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对森林中火灾监测的全面覆盖,且监测过程不受地形地势的限制,不留监测死角和空白,同时在森林火灾发生时可以对火势的发展进行有效的研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森林防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灾检测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最具有毁灭性的后果。森林火灾不但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繁殖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并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甚至会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森林火灾具有蔓延快、扑救困难、突发性强等特点,一旦发生险情,很难受到控制,同时由于森林面积巨大,地形复杂,很难判断引燃的位置。因此,建立合理的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并对森林火灾进行预防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通常采用的监控方法有人工巡逻、瞭望塔观测、视频监控+智能化监测、卫星遥感监测等。人工巡逻、瞭望塔观测和视频监控+智能化监测受地形地势的限制,覆盖面小,有死角和空白,效率非常低。而卫星遥感监测时间周期长、无法实时监测,只能发现大火,无法对火势发展进行有效的研判。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火灾检测预警系统,通过于森林中布置第一通信网、第二通信网和第三通讯网,将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森林中的环境信息实时传输至云服务端,云服务端根据环境信息对森林火灾进行险情预警和火势蔓延走向的实时研判,实现了对森林中火灾监测的全面覆盖,且监测过程不受地形地势的限制,不留监测死角和空白,同时在森林火灾发生时可以对火势的发展进行有效的研判。
上述技术方案具体包括:
一种火灾检测预警系统,应用于森林中,其中包括:
多个第一检测模块,呈网格状分布于所述森林中,且相邻的所述第一检测模块通信连接,所有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组成第一通信网,每个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分别用于实时检测周围的第一环境信息,所述第一检测模块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网将所述第一环境信息实时传输至其他的所述第一检测模块;
多个第二检测模块,分布于所述第一通信网中,且相邻的所述第二检测模块通讯连接,所有所述第二监测模块组成第二通信网,每个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分别与附近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检测模块通讯连接以分别组成第三通信网;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设置高度大于附近的所述第一检测模块;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通过所述第三通信网将所述第一环境信息实时传输至所述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第二检测模块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网将所述第一环境信息实时传输至其他的所述第二检测模块;
云服务端,分别与每个所述第二检测模块通讯连接,以接收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实时上报的所述第一环境信息,所述云服务端预先存储有每个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所述云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环境信息和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对所述森林中的火灾进行检测预警。
优选地,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多个传感器单元;
所述第一环境信息包括经由多个所述传感器单元检测得到的温度信息、和/或湿度信息、和/或一氧化碳浓度信息、和/或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和/或挥发性有机物浓度信息、和/或气压信息。
优选地,其中,所述第一监测模块还包括:
至少一个红外检测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不同方向上,每个所述红外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对应方向上火源的红外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博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未经元博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85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