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纠偏装置、纠偏系统及纠偏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88175.5 | 申请日: | 2020-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5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杨清夏;张丰仙;王善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29/16 | 分类号: | B65H29/16;B65H29/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梁文惠 |
| 地址: | 26604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纠偏 装置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纠偏装置、纠偏系统及纠偏方法,纠偏装置包括磁吸机构和纠偏机构,其中,磁吸机构包括环形输送带和磁吸部,环形输送带可转动地设置,磁吸部位于环形输送带围绕形成的区域内,磁吸部具有吸附状态和释放状态。采用该方案,纠偏装置在对帘布等物料进行纠偏操作时,环形输送带可以连续运转,以与被输送来的帘布保持相同的速度,然后通过磁性部的状态变化,环形输送带可吸附住帘布并输送帘布,再通过纠偏机构的移动即可实现对帘布的纠偏操作。采用上述方案,与现有的纠偏装置相比,环形输送带不用加速或停止,帘布以较高的速度输送时仍可同时进行纠偏操作,不影响帘布的输送和接头操作,因此可以提高帘布的纠偏及接头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纠偏装置、纠偏系统及纠偏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全钢、半钢轮胎制造工艺中,钢丝帘布带束层是构成轮胎的重要部件之一。带束层的生产需将压延的钢丝帘布按需求的角度进行裁断然后再将斜边进行拼接卷取后供成型及使用。随着轮胎工艺的发展,对带束层的拼接效率;接头错边量、接头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传统的钢丝帘布带束层接头是通过喂料运输带将裁断好的后一片帘布料头输送抵达前一片静止于接头运输带接头位置的帘布料尾位置,然后通过接头装置进行拼接。在将两个帘布拼接之前,两个帘布在宽度方通常有错位,需要对帘布进行纠偏操作。
现有的纠偏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在起始位置等待料头过来后,在静止状态下提前加速到来料的移动速度,然后夹住料头并进行纠偏,并且在递送到位后需要重新回退到起始位置等待下一个料头的纠偏。纠偏装置在夹住料头时需要和料头的输送速度一致,但纠偏装置这种不断静止加速往复运动的纠偏方式限制了帘布输送速度,因为如果帘布的输送速度太快纠偏装置会跟不上。所以现有的纠偏装置影响帘布的纠偏及接头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纠偏装置、纠偏系统及纠偏方法,以提高帘布的纠偏及接头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纠偏装置,包括:磁吸机构,所述磁吸机构包括环形输送带和磁吸部,所述环形输送带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环形输送带下表面的预设距离内的区域为吸附区域,所述磁吸部位于所述环形输送带围绕形成的区域内;所述磁吸部具有吸附状态和释放状态,所述磁吸部处于所述吸附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吸附区域内产生磁力,以将位于所述吸附区域内的物料吸起并贴附到所述环形输送带的下表面;所述磁吸部处于所述释放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吸附区域内的磁力消除或减弱以释放所述物料;纠偏机构,所述纠偏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纠偏机构与所述磁吸机构驱动连接,以沿所述环形输送带的轴向驱动所述磁吸机构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磁吸部包括:磁吸件,所述磁吸件具有磁性,所述磁吸件可升降地设置,所述磁吸件具有下降位置和上升位置,所述下降位置相对所述上升位置靠近所述环形输送带的下表面;其中,所述磁吸件位于所述下降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磁吸部处于所述吸附状态,所述磁吸件处于所述上升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磁吸部处于所述释放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磁吸部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具有导向孔,所述磁吸件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导向孔和所述磁吸件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磁吸件和多个所述导向孔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升降驱动部,所述第一升降驱动部与多个所述磁吸件驱动连接,以驱动多个所述磁吸件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磁吸机构还包括:架体,所述环形输送带和所述磁吸部均设置在所述架体上;升降部,所述升降部的至少一部分可升降地设置,所述升降部与所述架体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架体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磁吸机构还包括多个滚筒,多个所述滚筒均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环形输送带套设在多个所述滚筒上;所述升降部包括升降导向部和第二升降驱动部,所述第二升降驱动部与所述架体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架体升降,所述升降导向部与所述架体配合,以对所述架体进行导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81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