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绵窦相关颅神经三维可视化导航成像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87316.1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39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9 |
发明(设计)人: | 耿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6/00 | 分类号: | A61B6/00;A61B34/10;A61B34/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清迪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杜立军 |
地址: | 10007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 相关 神经 三维 可视化 导航 成像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海绵窦相关颅神经三维可视化导航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将延迟进动定制激发技术与各向同性的高分辨率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相结合,扫描得到颅底的影像图片,所述影像图片中包括黑色脑脊液、黑色血液以及被所述黑色脑脊液和所述黑色血液所环绕的灰白色颅神经;
应用CT的骨窗模态显示视神经管颅口,并利用所述视神经管颅口代表视神经出颅的位置,以及用眶上裂代表动眼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眼支出颅部位;
在导航工作站将不同模态显示的病变、血管、神经、海绵窦结构进行描记,并将这些模态进行配准和融合,以获得包含海绵窦相关颅神经的病变、神经和血管综合信息三维成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进动定制激发技术用于通过非选择性射频脉冲联合散相梯度回波,使处于不同运动模式的物质产生不同的信号,从而抑制脑脊液和血液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向同性的高分辨率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使用并行采集技术和加大的回波链长度,缩短采集时间和图像重建时间,并且具备变化的反转角度,使用所述变化的反转角可得到恒定的信号水平,以适用于各向同性的容积扫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应用磁共振常规序列显示病变,应用磁共振时间飞跃法序列显示颈内动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延迟进动定制激发技术与各向同性的高分辨率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相结合显示视神经、动眼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的脑池段图像,并用海绵窦代表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眼支在海绵窦内的走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海绵窦相关颅神经从脑干发出后,经脑池、海绵窦和眶上裂的行程得到完整的三维成像。
7.一种海绵窦相关颅神经三维可视化导航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影像图片扫描单元,用于通过将延迟进动定制激发技术与各向同性的高分辨率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相结合,扫描得到颅底的影像图片,所述影像图片中包括黑色脑脊液、黑色血液以及被所述黑色脑脊液和所述黑色血液所环绕的灰白色颅神经;
位置代表单元,用于应用CT的骨窗模态显示视神经管颅口,并利用所述视神经管颅口代表视神经出颅的位置,以及用眶上裂代表动眼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眼支出颅部位;
三维成像单元,用于在导航工作站将不同模态显示的病变、血管、神经、海绵窦结构进行描记,并将这些模态进行配准和融合,以获得包含海绵窦相关颅神经的病变、神经和血管综合信息三维成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图片扫描单元包括:
延迟进动定制激发模块,用于通过非选择性射频脉冲联合散相梯度回波,使处于不同运动模式的物质产生不同的信号,从而抑制脑脊液和血液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图片扫描单元包括:
VISTA序列模块,用于使用并行采集技术和加大的回波链长度,缩短采集时间和图像重建时间,并且具备变化的反转角度,使用所述变化的反转角可得到恒定的信号水平,以适用于各向同性的容积扫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常规显示单元,用于应用磁共振常规序列显示病变,应用磁共振时间飞跃法序列显示颈内动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731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