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ODIPY的钯离子荧光探针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87190.8 | 申请日: | 2020-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34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非;窦文渊;周漪波;巫培山;郭杰煌;陈飞龙;马艳芳;赵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
| 主分类号: | C07F5/02 | 分类号: | C07F5/02;C09K11/06;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方燕;莫瑶江 |
| 地址: | 5100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odipy 离子 荧光 探针 化合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ODIPY的钯离子荧光探针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一种基于BODIPY的钯离子荧光探针化合物BDP‑Pd,其结构如式(1)所示。该钯离子探针为荧光增强型,灵敏度高,检测限低至0.72ppb,钯离子与探针的络合常数高达8.5×1010M‑2;探针表现出了对钯离子的高选择性,抗干扰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ODIPY的钯离子荧光探针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合成方法中,重金属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化合物与聚合物材料制备,其中,钯(Pd)作为最广泛使用的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应用尤为普遍。此外,钯也是电子产品、珠宝、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燃料电池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工业生产所排放的钯对土壤、水资源造成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开发有效的方法来检测工业、制药业和环境样品中的钯含量非常必要。
相较于仪器检测钯含量的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固相微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SPME-HPLC)、X射线荧光等,荧光探针具有操作简单,响应快速,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能够实时实地进行检测。其中,氟硼二吡咯(BODIPY)荧光染料具有高摩尔消光系数(ε70 000M-1cm-1)和荧光量子产率(ΦF约0.5-0.8),易于化学修饰,吸收发射波长可调,光热稳定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离子、小分子检测与生物荧光成像((a)Ulrich,G.;Ziessel,R.;Harriman,A.Angew.Chem.Int.Ed.2008,47(7),1184-1201;(b)Kowada,T.;Maeda,H.;Kikuchi,K.Chem.Soc.Rev.2015,44(14),4953-4972;(c)Kolemen,S.;Akkaya,E.U.Coord.Chem.Rev.2018,354,121-134.)。近年来,文献报道了多例基于罗丹明B,荧光素,香豆素,花青染料,苝二酰亚胺(PDI)等不同荧光团的钯离子荧光探针(Balamurugan,R.;Liu,J.-H.;Liu,B.-T.Coord.Chem.Rev.2018,376,196-224.)。但目前基于BODIPY的钯离子荧光探针并不多((a)Kaur,P.;Kaur,N.;Kaur,M.;Dhuna,V.;Singh,J.;Singh,K.RSCAdv.2014,4(31),16104-16108;(b)Keum,D.;Kim,S.;Kim,Y.Chem.Commun.2014,50(10),1268-1270;(c)Li,Y.;Yang,L.;Du,M.;Chang,G.Analyst 2019,144(4),1260-1264.)。
总的来看,文献所报道的BODIPY探针大都基于荧光猝灭的ON-OFF识别机制,容易受其他环境因素干扰;探针灵敏度与对钯离子的选择性尚待提高。鉴于钯离子对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危害,以及目前所报道探针的局限性,结合BODIPY染料分子优异的光物理化学性能,设计制备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BODIPY基钯离子荧光探针具有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BODIPY的钯离子荧光探针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该钯离子荧光探针化合物用于钯离子快速检测,探针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响应迅速的特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ODIPY的钯离子荧光探针化合物BDP-Pd,其结构如式(1)所示:
本发明还保护上述基于BODIPY的钯离子荧光探针化合物BDP-Pd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氮气保护下,向化合物1、化合物2和冰醋酸的1,2-二氯乙烷溶液中加入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反应完成后分离纯化制得化合物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未经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71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