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慧站厅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6962.6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2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峤;袁鑫;王建强;周超;苏润田;陈位;欧阳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雷格特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25 | 分类号: | G07C9/25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杜丹盛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慧站厅,其在站厅区域设置对应的传感器和人脸模块,方便乘客快速通过闸机,使得乘客无感刷卡,提升乘车舒适度。站厅通过闸机被分隔为站内区域、站外区域,闸机包括进站闸机和出站闸机,站内区域和站外区域的吊顶空间间隔一定距离安装一个双目视觉传感器,每个双目视觉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为正下方的圆形区域,相邻的双目视觉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存在部分重叠区域,所述双目视觉传感器与车站控制室或控制器相连进行通信,所述站内区域、站外区域设置有若干人脸识别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在站外区域刷脸进站、在站内区域刷脸付费,所述进站闸机、出站闸机为常开模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站厅建设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慧站厅。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轨道站厅结构,在刷卡的时候都人都必须站在闸机面前,手持刷卡或二维码,授权后通道才能打开,以供人通行,在实际使用时,如果碰到高峰期,经常会发生闸机口拥堵现象,由于闸机数量有限,故不能有及时解除拥堵现象;且乘客对于现有的站厅结构的使用体验相对较差,不能满足高品质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慧站厅,其在站厅区域设置对应的传感器和人脸模块,方便乘客快速通过闸机,使得乘客无感刷卡,提升乘车舒适度。
一种智慧站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站厅,站厅通过闸机被分隔为站内区域、站外区域,闸机包括进站闸机和出站闸机,站内区域和站外区域的吊顶空间间隔一定距离安装一个双目视觉传感器,每个双目视觉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为正下方的圆形区域,相邻的双目视觉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存在部分重叠区域,所述双目视觉传感器与车站控制室或控制器相连进行通信,所述站内区域、站外区域设置有若干人脸识别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在站外区域刷脸进站、在站内区域刷脸付费,所述进站闸机、出站闸机为常开模式,乘客在站外区域刷脸成功后,双目视觉传感器标注对应的乘客,乘客选择任意进站闸机通道通行,通行后到达终点站的站厅后,在出站前经过站内区域的任意人脸识别模块进行人脸识别,即付费成功,乘客从任意出站闸机出站;乘客未刷脸或者刷脸不成功,则对应的乘客无论准备通行哪个闸机,在进入闸机通道前,闸机扇门都关闭,不允许进出。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当轨道交通为计次收费时,仅在站外区域的吊顶空间间隔一定距离安装一个双目视觉传感器,每个双目视觉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为正下方的圆形区域,相邻的双目视觉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存在部分重叠区域,所述双目视觉传感器与车站控制室或控制器相连进行通信,所述站外区域设置有若干人脸识别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在站外区域刷脸进站,所述进站闸机、出站闸机为常开模式,乘客在站外区域刷脸成功后,双目视觉传感器标注对应的乘客,乘客选择任意进站闸机通道通行,通行后即开始付费,乘客到达目的地站台后从任意出站闸机出站即可;乘客未刷脸或者刷脸不成功,则对应的乘客无论准备通行哪个闸机,在进入闸机通道前,闸机扇门都关闭,不允许进出;
乘客在使用智慧站厅前,预先进行人脸识别注册、并同时绑定付费的对应账号;
所述人脸识别模块设置于站厅内的承重墙墙面或其他任何立面;
乘客在进入站厅的人脸识别模块刷脸成功后,但并未通行过闸机而出站了,则不会扣除乘客费用;
闸机保留刷卡、刷码功能,便于不会进行注册用户使用;
优选地,所述双目视觉传感器呈矩形阵列吊装在站厅的对应顶板区域,所有的双目视觉传感器的朝向下布置、且监测区域完成对于站厅内用于进行感应乘客部分的全覆盖,确保不会产生遗漏的死角即可。
采用本发明后,无需乘客排队刷卡,具有通行效率提升,能够真正使乘客真正体验到无感通行的效果,其在站厅区域设置对应的传感器和人脸模块,方便乘客快速通过闸机,使得乘客无感刷卡,提升乘车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雷格特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雷格特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69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