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中高精度声速测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6522.0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3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杨柳青;陈毅;张军;费腾;刘玉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H5/00 | 分类号: | G01H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14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中 高精度 声速 测量 装置 | ||
1.一种水中高精度声速测量装置,包括声学模块和电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声学模块包括活塞型换能器(1)、反射薄膜A(3)、反射薄膜B(4)和支架(7),所述的活塞型换能器(1)的后部均布有三根直杆(2);所述的反射薄膜A(3)和反射薄膜B(4)依次设置在活塞型换能器(1)后方,两者均附着在金属圆环上,并间隔一定距离布置,在两者外周均布有三个反射薄膜环扣(17),每一反射薄膜环扣(17)均和一个支架(7)通过支架环扣(15)相连接,直杆(2)从支架(7)的支架开口(16)中穿过,并通过支架(7)上垂直于直杆(2)的螺杆A(18)进行固定,支架(7)上还设有平行于直杆(2)的螺杆B(19),用于调节反射薄膜A(3)或反射薄膜B(4)的空间姿态;所述的电子模块包括设置在活塞型换能器(1)前部的延时开关(14),延时开关(14)通过延时开关输出正极(10)与换能器正极(5)连接,通过延时开关输出负极(11)与换能器负极(6)相连;延时开关(14)的输入通道A(12)与信号发生器(8)相连,延时开关(14)的输入通道B(13)与采集处理器(9)连接;用于产生电信号的信号发生器(8)与用于发射电信号的延时开关(14)时钟同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高精度声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发生器(8),用于产生大幅值的电信号ET1,并加载在活塞型换能器(1)的两端,所述的活塞型换能器(1)能将信号发生器(8)产生的电信号转换成声波信号并辐射到水中;也能将反射薄膜A(3)或反射薄膜B(4)反射的声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所述的延时开关(14),用于发射电信号ET1与接收电信号ER1、ER2的隔离,其中,ER1是从反射薄膜A(3)处返回的声波信号作用在活塞型换能器(1)表面所产生的电信号;ER2是从反射薄膜B(4)处返回的声波信号作用在活塞型换能器(1)表面所产生的电信号;所述的信号采集处理器(9),用于电信号ER1和ER2的采集与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中高精度声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发生器(8)产生的电信号ET1为宽带窄脉冲信号,脉冲长度小于等于1μs,该信号的峰峰值大于等于100V,且该信号仅存在一个最大值或最小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中高精度声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时开关(14),在电信号ET1结束后10μs内断开信号发生器(8)与活塞型换能器(1)的连接,同时闭合输入通道B(13)将信号采集处理器(9)与活塞型换能器(1)连接,延时开关(14)的时间误差在1μs以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中高精度声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采集处理器(8),对电信号ER1与ER2进行采集,并检测ER1与ER2的最值即最大值或最小值,找到两者最值所对应的时间t1与t2,并根据如下公式得到水中声速:
式中,c为水中声速;L为反射薄膜A(3)和反射薄膜B(4)之间的距离;τ为t1与t2的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中高精度声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型换能器(1)能够产生中心频率为1MHz以上、带宽为中心频率的25%的声波信号,且活塞型换能器(1)的发送响应不低于165dB,灵敏度不低于-190dB。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高精度声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薄膜A(3)和反射薄膜B(4)采用非水溶性材质制成,两者的发射系数为0.3~0.7,厚度在2μm以内,两反射薄膜(3、4)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反射薄膜A(3)与活塞型换能器(1)之间的距离,且两反射薄膜(3、4)之间的距离大于1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高精度声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杆(2)由金属防水材质制成,保证调节支架(7)时不发生形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高精度声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B(19)对反射薄膜空间姿态的调节精度优于±2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652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