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燃板材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86178.5 | 申请日: | 2020-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7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赖孟村;张金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运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33/00;E04B1/9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康律师事务所 11805 | 代理人: | 梁挥;孟超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板材 | ||
一种耐燃板材包含第一透光层、耐燃层以及颜色层。第一透光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耐燃层直接设置于第一透光层的第一表面。颜色层直接设置于第一透光层的第二表面。光线依序经过耐燃层及第一透光层至颜色层。颜色层具有面对第一透光层的第一表面,且第一表面与耐燃板材的第一入光面的垂直距离在500μm至4mm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耐燃板材。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建筑美学的蓬勃发展以及科技的提升,使用玻璃素材作为建筑的壁材、隔间以及室内装潢的趋势逐渐提升。归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由于玻璃具有良好的采光性以及高品质的设计感。因此,以玻璃素材作为建筑材料已是现今无法避免的趋势。
然而,由于玻璃容易因碰撞而导致碎裂,故当以玻璃为建材的建筑物经碰撞,轻则造成玻璃表面产生裂纹,重则导致整片玻璃破裂。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兼具良好采光性、设计感以及安全性的建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燃板材,由于耐燃层、第一透光层以及颜色层之间不具有例如粘胶的其他层别,且彼此直接接触,因此当光线行经耐燃层、第一透光层以及颜色层之间时,不易形成多余的折射及反射,进而降低光线的损耗并避免光线之间不必要的交互影响。此外,由于第一入光面与颜色层之间的垂直距离在500μm至4mm之间,因此当光线被颜色层反射后,将在耐燃板材中行经一段距离才抵达观察者的眼睛。如此一来,由第一入光面观察的观察者可感受到耐燃板材具有一定的厚度,使得耐燃板材可呈现如玻璃般的视觉效果。此外,耐燃层的设置可提升建材的耐燃性,以同时兼顾建筑物的美观性及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燃板材,包含第一透光层、耐燃层以及颜色层。第一透光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耐燃层直接设置于第一透光层的第一表面。颜色层直接设置于第一透光层的第二表面,光线依序经过耐燃层及第一透光层至颜色层。颜色层具有面对第一透光层的第一表面,且第一表面与耐燃板材的第一入光面的垂直距离在20μm至500μm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耐燃板材更包含硬涂布层。硬涂布层直接设置于耐燃层相对于第一透光层的表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更包含第二透光层。颜色层位于第一透光层与第二透光层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颜色层具有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且颜色层的第二表面与耐燃板材的第二入光面的垂直距离在0.5mm至20mm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透光层包含透明塑料层以及多个有色物质,且有色物质掺杂于透明塑料层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有色物质的浓度在50ppm至100ppm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耐燃层包含透明塑料层以及多个阻燃物质,且阻燃物质掺杂于透明塑料层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阻燃物质包含磷氮化合物。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颜色层的厚度与第一透光层的厚度的比值在0.015至0.250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颜色层的厚度与耐燃层的厚度的比值在1.5至10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功效在于: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由于耐燃层、第一透光层以及颜色层之间不具有例如粘胶的其他层别,且彼此直接接触,因此当光线行经耐燃层、第一透光层以及颜色层之间时,不易形成多余的折射及反射,进而降低光线的损耗并避免光线之间不必要的交互影响。此外,由于第一入光面与颜色层之间的垂直距离在500μm至4mm之间,因此当光线被颜色层反射后,将在耐燃板材中行经一段距离才抵达观察者的眼睛。如此一来,由第一入光面观察的观察者可感受到耐燃板材具有一定的厚度,使得耐燃板材可呈现如玻璃般的视觉效果。此外,耐燃层的设置可提升建材的耐燃性,以同时兼顾建筑物的美观性及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运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达运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61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