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刷风扇电机的模制结构及其模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6114.5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5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高桑宗仙;羽田格彦;长塚幸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5/14 | 分类号: | H02K15/14;H02K15/12;B29C45/14;B29K70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李成必;李雪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扇 电机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无刷风扇电机的模制结构及其模制方法。在无刷风扇电机的模制结构中,电路基板的至少一部分承载于在绝缘体的基板收纳部侧且转动轴侧形成的突出端的顶端部的切口,基板收纳部和绝缘体配置成包围轴承支承用筒部的周围,在轴承支承用筒部与绝缘体之间以及基板收纳部与绝缘体之间夹设有模制部的一部分,位于收纳室的内部的电路基板中的除了承载于绝缘体的基板收纳部侧形成的突出端的部分以外的整体被模制部的一部分覆盖。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基于2019年3月19日向日本特许厅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051117号,因此将所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涉及无刷风扇电机的模制结构及其模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的无刷风扇电机也具有以下的结构。在该结构中,通过硅橡胶对定子侧外壳内的收纳有定子和导线的连接件内的导线收纳槽内进行模制。由此,定子侧成为防水结构。得知了如果在包含油雾的水分的环境下长期使用这种以往的无刷风扇电机,则模制部的绝缘劣化或转子变得难以转动。因此,使用图4所示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在定子、包括电子部件的电路基板和多根导线收纳于定子侧外壳的状态下通过环氧树脂等树脂材料进行模制(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报第3730461号)。
在这种以往公知的模制结构中,环氧树脂对水分或油分(和包含这些的雾和乳液。以下相同)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因此,即使由环氧树脂模制的部件长期暴露于水分或油分,膨胀、绝缘性下降的可能性也小。此外,由于模制部的膨胀,转子与定子之间的间隙尺寸变小,从而阻碍转子的转动的可能性变小。
特别是从以下观点出发,选择具有一定硬度的特定树脂材料(例如硬化后的硬度为肖氏D30~肖氏D90的环氧树脂等)是有用的。即,能够保持模制部的成形精度和机械强度,而且能够减小对配置在模制部的内部的电子部件和电路基板施加的应力。因此,得到有效的防水和防油结构。
以往,理解了通过采用图4所示的模制结构防止电路基板等的由水分或油分引起的腐蚀、侵蚀和其他的绝缘击穿的不良现象。但是,本发明人发现了具有发生以下事实的可能性。即使采用如上所述的模制结构,在模制结构的一部分还是存在金属材料和树脂材料等相互不同的物质间的界面。在上述界面形成的微小的间隔因毛细管现象从外界吸引并进入水分或油分。由于上述水分或油分而形成到达埋设在模制结构内部的电路基板的路径。通过上述路径进入的水分或油分到达电路基板。由此,产生电路基板的腐蚀、侵蚀和其他绝缘不良的不良现象。
即,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电路基板4通过由热硬化性树脂构成的模制部,采取了防水和防油措施。由定子铁心2、卷绕定子线圈3的绝缘体(无附图标记)和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基板收纳部(框架)19紧密地包围支承转动轴13的轴承15、16的轴承支承用筒部17的外周面。电路基板4的转动轴13侧的端缘嵌入绝缘体突出端的顶端部的切口。在由该切口形成的台阶部分由基板收纳部(框架)19夹持电路基板4的转动轴13侧的端缘。
在该结构中,基板收纳部(框架)19和轴承支承用筒部17由相互不同的材料构成。因此,由于在基板收纳部(框架)19与轴承支承用筒部17之间的微小的间隔(界面)产生的毛细管现象,如图中的箭头所示水分或油分从外部环境(大气)被吸入并进入。以上述方式进入的水分或油分通过同样由相互不同的材料构成的部件之间的微小的间隔(界面)而到达电路基板4。如果经过长时间,则具有产生电路基板4的腐蚀、侵蚀和其他绝缘不良等的不良现象的可能性。
另外,严格地说,即使在由同种材料构成的部件间,除了它们通过焊接等的合金化等而一体化的情况以外,也存在微小的间隔。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能产生同样的现象。但是,可以认为在部件由相互不同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由于热膨胀率、经时变化或水分或油分的膨胀的程度差异等,在使用无刷风扇电机的期间,上述现象增长的可能性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洋电气株式会社,未经山洋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61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