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拾音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5957.3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5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魏清;许长建;王澄;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08 | 分类号: | H04R1/08;H04R1/40;H04R25/00;H04W4/8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唐佳弟;秦华毅 |
地址: | 20131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拾音设备,其包括发射装置及其接收装置,其中,该接收装置包括麦克风模块,语音信号处理模块,第一蓝牙模块,按键模块,及其电源模块,该麦克风模块包括复数个麦克风,该麦克风形成麦克风阵列,该语音信号处理模块内置方向语音,该按键模块包括开关键及其第一连接键,该接收装置包括第二蓝牙模块及其针脚,该第二蓝牙模块通过该第一连接键与该第一蓝牙模块配对连接。该拾音设备通过设置麦克风阵列及语音信号处理模块,能采集不同空间方向的声音,进而对声音信号进行全方位的处理修正,还能使得使用者获得语音来源的方位,让语音更清晰、更容易辨识,极大地提高了使用者的聆听感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拾音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带有音靴的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拾音设备。
背景技术
助听器是一款放大器,它的功能是增加声能强度并尽可能不失真地传入耳内,是听力残疾者使用的辅具,助听器有助于听力残疾者改善听觉障碍,进而提高与他人的会话交际能力。目前市面上的助听器多为挂在耳朵或内置在耳道中的比较小的设备,因此采用的麦克风个数多为单个,在前端声音采集处理中效果较为薄弱。
人工耳蜗是植入式电子听力设备,通过电刺激内耳的神经,对重度或极重度听损人群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聆听工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按听力师嘱咐和定期进行调机,以便达到最佳聆听效果。和助听器一样,对机器形状大小要求较高,前端声音处理大多使用一个或2个麦克风,同样也存在前端声音处理效果较为薄弱的问题。
另外,由于单个麦克风无法捕捉定位方向的问题,使得使用者的感受比较怪异,即使有2个麦克风,由于体积及性能的限制,两个麦克风离的很近,也无法有效地进行捕捉定位方向。而且,受限于语音处理器的性能,无法对声音信号进行非常全面的处理修正。
同时,很多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具有音靴,插入接收器可以和手机、PDA等智能设备进行相连,但并不能真正的实现和手机互动(可以同时接收手机多媒体及打电话功能,就是说不需要操作手机)。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拾音设备,其能使得语音更清晰、更容易辨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拾音设备,其包括发射装置及其接收装置,其中,该接收装置包括麦克风模块,语音信号处理模块,第一蓝牙模块,按键模块,及其电源模块,该麦克风模块包括复数个麦克风,复数个该麦克风按一定几何结构摆放,形成麦克风阵列,该语音信号处理模块内置方向语音,该按键模块包括开关键及其第一连接键,该接收装置包括第二蓝牙模块及其针脚,该第二蓝牙模块通过该第一连接键与该第一蓝牙模块配对连接。
该按键模块还包括第二连接键及其电话接听键。进一步,该按键模块还包括复数个指示灯。
该麦克风模块包括六个该麦克风,六个该麦克风按正六边形六个角摆放。
本发明拾音设备通过设置麦克风阵列及语音信号处理模块,能采集不同空间方向的声音,进而对声音信号进行全方位的处理修正,还能使得使用者获得语音来源的方位,让语音更清晰、更容易辨识,极大地提高了使用者的聆听感受。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拾音设备的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拾音设备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拾音设备,包括发射装置1及其接收装置2,其中,该发射装置1采集声音并进行处理,该接收装置2接收该发射装置1处理过的语音信号并传送至带有音靴的助听器或人工耳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59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