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定连接圆竹竿的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85198.0 | 申请日: | 2020-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9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吴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B9/02 | 分类号: | F16B9/02;F16B12/14;F16B12/20;F16B12/4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 |
| 地址: | 2016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连接 竹竿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定连接圆竹竿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螺纹杆及设在圆竹竿外部的一个或多个夹持部,夹持部上垂直于圆竹竿轴向设有多个贯穿的螺孔,螺纹杆穿过螺孔将圆竹竿与夹持部紧固固定。本发明采用从外向内夹紧的方式,设计了一种有利于固定圆竹竿或有助于将圆竹竿与其它标准化家具部件固定连接的结构,可以根据圆竹竿的实际直径大小和截面形态进行自我调节,并且可以将一定直径范围内的圆竹竿与其它家具部件进行有效固定,减少或克服了圆竹竿自身特点给圆竹竿在家具中的利用所带来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连接圆竹竿的结构,属于产品设计及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查询同类以相关产品的专利以及于此有关的论文:
专利圆竹连接组件:专利公开号CN205977943U,专利申请号CN201620938343.7,适用于两个竹段沿同一轴线方向连接。
专利一种适用于圆竹家具标准化、可拆装设计的连接件及家具:专利公开号CN204512106U,专利申请号CN201520194327.7,所述适用于圆竹家具标准化、可拆装设计的连接件本质上是传统包接结构在当代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方式下的一种生命延续。该产品端部或是带伸缩缝和内螺纹套筒,或是带外螺纹连接头;其形式多样,有一字型连接件、L型或T型连接件,还有三维三向连接件,适用于圆竹竿相互间连接和紧固。但是,由于与外螺纹连接头相连接的圆竹竿需要在其端头内部车出螺纹,与设有伸缩缝的内螺纹连接头相连接的圆竹竿需要在其端头外部车出螺纹,这种办法对圆竹竿的尺寸统一程度要求比较高。其中内螺纹连接头虽带有伸缩缝,但是对圆竹竿直径差异的包容仍然非常有限。因此,圆竹竿挑选所耗人工成本或时间成本较高。另外,与桌面连接时,需要一组由圆竹竿与连接件组合出的具有稳定结构的框架组件,所用连接件较多,这对圆竹家具外观形式的自然亲和感及文化感的保留不太有利。
专利可拆装圆竹家具五金连接件:专利公开号CN202579513U,专利申请号CN201220162212.6,属于发明专利。所述结构件包括双头螺杆和拉杆。双头螺杆的两端通过螺纹分别与固定帽连接,并与圆竹竿的一个端部相紧固。与双头螺帽连接的拉杆的另一端与拉杆调节件通过螺纹相连接,并将另一根圆竹竿垂直地连接并固定到与双头螺杆相紧固的圆竹竿端部上。这套五金连接件藏于圆竹竿内部,用于圆竹竿的T型连接。从结构的力学关系看,也可用于圆竹竿与板材的T型连接。
专利一种竹制品加工工艺及竹制桌子:专利公开号CN107415016A,专利申请号CN201710542543.X,所述工艺如下:用打磨竹皮后的标准圆竹竿安装到与之相垂直的圆竹竿上的圆孔中的办法组装出竹制品。
专利一种竹制家具的连接装置:专利公开号:CN2882392,专利申请号:CN200620101266.6,所述连接件垂直穿过呈“井”字型堆叠的数根圆竹竿,两端通过螺纹与紧固件连接,将所有圆竹竿紧固在一起,是一种适用于制作圆竹家具的连接装置。
论文:杨凌云.圆竹家具新型接合结构设计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JournalofBambooResearch,2015,34(1):26-30,所述结构方式与上述同类产品专利中所提出的结构方式相似。
论文:贺瑞林.基于结构创新的圆竹家具设计研究[D].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该论文收集并概述了所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唐开军等通过收集、归纳,总结出传统圆竹家具主要部件分为框架与板状部件两大类,并分别从框架结构、板件结构、装配结构三方面讨论了竹家具的结构特征。
陈哲从传统竹家具的结构着手,对传统竹家具结构进行了研究,指出了传统竹家具结构的一些不足之处,并对传统竹家具的新结构进行了探索,设计出了内置式、套接式、L字金属片式等多种圆竹家具专用五金连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51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