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灰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4621.5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8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佳;眭杰;王胜男;常艳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曙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25/00 | 分类号: | F27D25/00;F27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22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灰装置,要解决的是现有清灰方式存在的问题。本产品包括保护层和气刀结构,所述保护层安装在探头的外部并且气刀结构位于保护层的端部,保护层和气刀结构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气刀结构包括外壳和内壳,外壳包覆在内壳外部并且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气腔,外壳上安装有第一固定件,内壳上安装有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形成出气孔,出气孔、气腔和气流通道均连通并且气流通道与风机相连,风机工作从而将风吹向气流通道,风依次经过气流通道、气腔和出气孔形成气刀,可以将探头表面的炉尘除去。本产品通过气流去除炉尘的非机械接触式清灰,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工作效率高,不会对探头造成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炉体清灰领域,具体是一种清灰装置。
背景技术
转底炉还原技术是将厂内冶金粉尘、除尘灰、炼钢污泥等经配料、混料、制球和干燥后的含碳球团加入到环形炉膛和可转动的炉底的转底炉中,在1350℃左右的炉膛温度下,把球团中的铁被碳还原。在球团还原过程中,炉内气氛弥漫着各种复杂成分,使得炉壁及观察炉内加热球团的全视场测温探头、高温工业电视探头的观测孔附近都粘附了炉尘。炉尘在炉内粘结的速度很快,遮挡堵塞观察路径及观察孔,使得测温、监测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目前都是通过工人不定时伸入铁杆用力推扫,工作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清理效果也很差,给转底炉炉内的可视化操作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灰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清灰装置,包括保护层和气刀结构,所述保护层安装在探头的外部并且气刀结构位于保护层的端部,保护层和气刀结构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气刀结构包括外壳和内壳,外壳包覆在内壳外部并且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气腔,外壳上安装有第一固定件,内壳上安装有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形成出气孔,出气孔、气腔和气流通道均连通并且气流通道与风机相连,风机工作从而将风吹向气流通道,风依次经过气流通道、气腔和出气孔形成气刀,可以将探头表面的炉尘除去。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保护层和外壳均采用耐高温材料制作,在高温环境中不会损坏,使用寿命长。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内壳采用工程塑料材质制作,市场易购得,加工方便,使用效果好。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第一固定件采用卡接的方式与外壳相连,第二固定件采用卡接的方式与内壳相连,结构简单,连接牢固性好。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外壳的直径为84-92mm,内壳的直径为50-60mm,适用于不同种类的探头,可以对不同探头进行清灰。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保护层和气刀结构为一体化结构,不易脱落,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出气孔与保护层之间的角度为25-45度,气刀可以紧贴探头吹出急速气流,除去炉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产品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气流去除炉尘的非机械接触式清灰,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工作效率高,不会对探头造成损伤,操作简单方便,尤其适用于高温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清灰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清灰装置中气刀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1-保护层,2-气刀结构,3-外壳,4-气腔,5-内壳,6-第一固定件,7-第二固定件,8-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曙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曙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46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