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灯珠和LED显示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84507.2 | 申请日: | 2020-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2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谢明璞;李选中;吴振志;吴涵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H05K1/18;H01L25/075;H01L33/48;H01L33/6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led 显示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一种LED灯珠和LED显示结构。LED灯珠,包括灯体、发光芯片组及引脚,发光芯片组设置于灯体的第一端面,引脚设置于灯体的第二端面;发光芯片组包括至少一发光芯片;引脚包括颜色信号引脚及行信号引脚,行信号引脚设置有至少两个,且同一LED灯珠的两个行信号引脚之间两两成对,一对行信号引脚之间通过灯体内部的线路相互电连接;相互电连接的一对行信号引脚中,其中一个直接与发光芯片的电极连接,另一个为冗余的行信号引脚。LED灯珠贴装到PCB板上形成LED显示结构。通过提供冗余的行信号引脚,可以实现颜色信号线路和行信号线路可以在PCB的同一层上布设,从而降低PCB的布线难度和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LED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ED灯珠和LED显示结构。
背景技术
LED显示屏广泛应用于户外显示、监控中心、广告/媒体展示、舞台等越来越多的场景。若要实现大面积的LED显示,则需要通过电路将LED灯珠连接成矩阵,再通过控制芯片控制灯珠矩阵的发光,即可实现多样化的显示。目前通常将LED灯珠贴装到PCB板上,LED灯珠在PCB板上阵列排布,通过PCB板上的线路连接起来。
传统的LED灯珠一般配置4个引脚,分别为R、G、B、C引脚,其中R、G、B引脚分别对应R芯片、G芯片、B芯片,C引脚为行信号引脚。在PCB板的连接电路中,存在2个方向相互垂直的连线:横向行信号(C引脚)之间的连线和纵向颜色信号(R、G、B引脚)之间的连线。由于两个连线相互垂直,因此,PCB需要使用多层结构来实现两个方向的连线。多层结构均需要连接到灯珠,不可避免的,需要在PCB的层级结构上打许多过孔,导致PCB布线难度很大,尤其对于小间距显示屏来说,有时候需要使用盲埋孔,增加了PCB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LED灯珠贴装到灯板上时,需要使用多层的PCB,且需要打孔,增加PCB的设计难度和成本的问题,提供一种LED灯珠和LED显示结构。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LED灯珠,包括灯体、发光芯片组及引脚,其中,
所述灯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发光芯片组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引脚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
所述发光芯片组电连接于所述引脚,所述LED灯珠贴装到PCB板上时,所述发光芯片组通过所述引脚与PCB板上的电路连接,所述发光芯片组包括至少一发光芯片;
所述引脚包括颜色信号引脚及行信号引脚,所述颜色信号引脚对应发光芯片设置,所述行信号引脚设置有至少两个,且同一LED灯珠的两个所述行信号引脚之间两两成对,一对所述行信号引脚之间通过所述灯体内部的线路相互电连接;
相互电连接的一对所述行信号引脚中,其中一个直接与发光芯片的电极连接,另一个为冗余的行信号引脚,不直接与发光芯片的电极连接,而是通过配对的行信号引脚间接与发光芯片的电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芯片组包括一R芯片、一G芯片及一B芯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信号引脚设置有两个,所述颜色信号引脚设置有三个,R芯片、G芯片、B芯片各对应一个颜色信号引脚,R芯片、G芯片、B芯片的第一电极连接到对应的颜色信号引脚,第二电极均连接到其中一个行信号引脚;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为阴极、阳极中的一种,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极性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芯片组包括多个R芯片、多个G芯片及多个B芯片,一R芯片、一G芯片及一B芯片形成芯片簇,所述芯片簇在所述第一端面上阵列式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芯片簇阵列中,每列所述芯片簇的同色芯片的第一电极连接于同一颜色信号引脚,每行芯片簇的R芯片、G芯片及B芯片的第二电极连接于同一行信号引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45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