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茶天牛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83677.9 | 申请日: | 2020-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6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黎健龙;陈勤;唐劲驰;陈汉林;唐颢;许振松;周波;陈佳琳;陈义勇;刘雪玉;刘嘉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潮州市茶叶科学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G17/00;A01G7/06;A01N63/14;A01N37/02;A01N61/00;A01P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521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天牛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茶天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茶园悬挂茶天牛成虫诱捕器、全园喷药、人工捕杀成虫、根颈部喷药、人工挖除幼虫、虫卵和蛀道注药进行综合防治。本发明的防治茶天牛方法,可解决传统农业防治中的挖除老树影响茶叶产量和害虫蛀入根部难于防治等难题,通过恶化茶天牛的生存环境,有针对性地防治茶天牛,明显降低成虫发生的虫口密度和茶树的受害株率,将害虫消灭在蛀入根颈部之前或蛀入初期,有效地控制该虫害的发生,明显降低为害数量,受害株率下降至1.5%,防治效果达93.1%。根据害虫生活史进行综合防治,保护当地价值较高的老茶树,对实现茶树品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直接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天牛防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治茶天牛的方法。
背景技术
潮州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南宋末年,盛于民国中期,发展于现代,是我国三大乌龙茶产区之一,广东省乌龙茶传统产地和重要产区。2016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8.2万亩,年产干茶2.3万吨。潮州市是凤凰单丛茶的原产地,茶叶资源丰富,据统计凤凰单丛茶树龄在200年以上的老茶树有4600多株。由于大部分老茶树生长在高海拔地区,长势较差,容易受到病虫的为害,特别是茶天牛的为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治茶天牛的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茶天牛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治茶天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理化诱控天牛成虫
春茶期间,4-5月,在茶园悬挂茶天牛成虫诱捕器,诱捕器内加入茶天牛引诱剂诱杀成虫,每3亩茶园悬挂1个成虫诱捕器,悬挂高度为1.5米;
S2、全园喷药
5-6月,春茶采摘后,天牛羽化初期进行防治,在每次羽化高峰来临前施药,20天喷一次,连喷二次;
S3、人工捕杀成虫
4-6月,利用陷阱法将成虫进行人工捕杀,每棵老茶树的根部的位置布置一个陷阱,陷阱内加入茶天牛引诱剂捕杀成虫;
S4、根颈部喷药
6-8月,对茶树根颈部进行施药,每月喷一次;
S5、人工挖除幼虫或虫卵
6-8月,定期检查茶树根颈部,采用小刀人工挖除幼虫或虫卵;
S6、蛀道注药
9-11月,用加压注药器将药液从排泄口注入蛀道,然后用泥巴封口,直接毒杀幼虫。
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所述茶天牛引诱剂为红糖、蜂蜜、醋和洗洁精按质量比2:2:10:1混合的水溶液。
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步骤S2和步骤S4中,对茶树喷施的药物为40%噻虫啉悬浮剂或20%呋虫胺可溶粒剂2000倍液中的一种;步骤S4中,将药液喷洒在枝干、树冠,将树皮喷洒至微湿。
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步骤S3中,所述陷阱使用1个一次性塑料杯相嵌埋入茶园中作为陷阱,杯口与地面相平,每个陷阱上都有用铁丝支撑的塑料碟做棚,然后放置2-3根苦楝树枝条,长度15-20cm。
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所述一次性塑料杯的口径为8.5cm、深13.5cm、容积为350mL,茶天牛引诱剂添加量小于杯子高度的1/2。
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步骤S6中,蛀道内注入药液为白僵菌100倍液、40%噻虫啉悬浮剂1500倍液或20%呋虫胺可溶粒剂1500倍液中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潮州市茶叶科学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潮州市茶叶科学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36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