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位寄存器、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83300.3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56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罗鹏;霍培荣;王志强;程海明;张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C19/28 | 分类号: | G11C19/28;G09G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张筱宁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位寄存器 栅极 驱动 电路 显示 控制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位寄存器、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控制方法。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一输入模块、锁存器模块和第一输出控制模块;第一输入模块的控制端、第一端、第二端分别与第一栅压信号端、第一锁存信号端、上拉节点电连接;锁存器模块的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第一端、第二端,分别与上拉节点、下拉节点、第一调节信号端、第二调节信号端电连接;第一输出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第一端、第二端分别与上拉节点、时钟信号端、输出端电连接;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更容易实现显示阶段上拉节点的电位的稳定,从而保证第一输出控制模块输出的栅压信号的稳定,减少LHB横纹不良以分屏不良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移位寄存器、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TDDI(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触控与显示驱动整合)产品中的GOA(Gate Driver On Array,阵列基板栅极驱动)驱动电路采用的主要是10T2C的电路模型,即10个TFT(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薄膜晶体管)和2个电容形成的电路模型。该电路模型中上拉节点的电位主要依靠电容来保持,在某些TFT漏电较大时,显示阶段上拉节点的电位不易保持,输出的信号不稳定,容易出现LHB(Long Horizon Blanking,长的横向空白区)横纹不良,在漏电情况较为严重时,还会出现分屏不良的现象,严重影响画面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移位寄存器、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由于上拉节点PU的电位不易保持而容易出现LHB横纹不良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一输入模块、锁存器模块和第一输出控制模块;
第一输入模块的控制端、第一端、第二端分别与第一栅压信号端、第一锁存信号端、上拉节点电连接;第一输入模块用于在第一栅压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一锁存信号端的信号输出至上拉节点,使上拉节点的电位变为第一电位;
锁存器模块的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第一端、第二端,分别与上拉节点、下拉节点、第一调节信号端、第二调节信号端电连接;锁存器模块用于将上拉节点的电位维持于第一电位,将下拉节点的电位变为第二电位并维持于第二电位;
第一输出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第一端、第二端分别与上拉节点、时钟信号端、输出端电连接;第一输出控制模块用于在上拉节点的第一电位的控制下,将时钟信号端的信号经输出端输出。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包括:M个级联的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移位寄存器,M为大于1的整数;
第1级移位寄存器中的第一输入模块的控制端与帧触发信号端STV电连接;
第N级移位寄存器中的第一输入模块的控制端与第N-1极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第N级移位寄存器中的输出端与第N+1级移位寄存器中的第一输入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
N为大于1小于M的整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移位寄存器;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在第一时刻,移位寄存器中的第一输入模块在第一栅压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一锁存信号端的信号输出至上拉节点,使上拉节点的电位变为第一电位;
移位寄存器中的锁存器模块在上拉节点的第一电位的控制下,将第二调节信号端的信号输出至下拉节点,使下拉节点的电位变为第二电位;
在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一锁存阶段,移位寄存器中的锁存器模块将上拉节点的电位维持于第一电位,将下拉节点的电位维持于第二电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33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