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钨钴硬质合金制品热连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81687.9 | 申请日: | 2020-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5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邓丽芳;王东洋;郑君姿;白家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市冶金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F7/06 | 分类号: | B22F7/06 |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王翠翠 |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章***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质 合金制品 连接 方法 | ||
1.一种钨钴硬质合金制品热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不同物理性能要求,生产所需的硬质合金连接部件,合金部件A和合金部件B;须连接合金部件A和合金部件B,实现有效连接需同时满足4个条件,
(1);
(2);
(3)碳化钨平均晶粒度D(B)- D(A)≥0.8μm;
(4)热连接温度要控制在高于合金出现液相温度的10~20℃范围内;
其中:为合金部件A的钴含量,%;
为合金部件B的钴含量,%;
为合金部件A的钴密度,g/cm3;
为合金部件B的钴密度,g/cm3;
测得合金A部件的比饱和磁化强度,emu/g;
测得合金B部件的比饱和磁化强度,emu/g;
4πσCo为纯钴的比饱和磁化强度,为160emu/g;
D(B)为合金部件B的碳化钨平均晶粒度,µm;
D(A)为合金部件A的碳化钨平均晶粒度,µm;
同时:≥3%;
≤15%;
≤100%;
≤90%;
D(B)≥1.6µm ;0µm≤D(A)≤0.8µm;
(2)对生产的硬质合金部件进行物理性能检测和分类搭配;
(3)对需要连接的硬质合金部件表面进行表面粗糙度处理;
(4)根据搭配组合合金部件的物理性能,选择合适的连接温度进行热连接处理;
(5)对小样块的连接效果进行验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的具体过程为:对需要连接的硬质合金部件表面,采用数控磨床磨削进行表面粗糙度磨削处理,并将表面的粗糙度控制在0.2微米以下;采用800目和2000目的金刚石粉对合金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将粗糙度控制在0.1微米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的具体过程为:根据部件B的合金组分,查询相图,找到合金烧结时出现液相的最低温度,将此温度提高10~20℃作为热连接温度;真空状态下在热连接温度保温30-60分钟后,自然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验证步骤为:热连接时,需要放置性能同连接部件一致的随炉样块;对随炉样块的连接面,做断口和金相分析,确认其无组织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市冶金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济南市冶金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168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