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冠状病毒膜融合抑制剂及其药物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181328.3 申请日: 2020-03-16
公开(公告)号: CN111675752B 公开(公告)日: 2023-07-07
发明(设计)人: 何玉先;种辉辉;朱园美;周述靓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奥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K14/00 分类号: C07K14/00;A61K38/16;A61P31/14;A61P11/00
代理公司: 成都市集智汇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7 代理人: 李华;温黎娟
地址: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冠状病毒 融合 抑制剂 及其 药物 用途
【说明书】:

发明涉及医药合成领域,公开了一种冠状病毒膜融合抑制剂。本发明所述冠状病毒膜融合抑制剂,用于制备预防和治疗冠状病毒所致疾病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在预防和治疗冠状病毒所致疾病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冠状病毒膜融合抑制剂及其药物用途。

背景技术

冠状病毒(CoV)是具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分为α,β,γ和δ四个属,其中α与β属CoV只感染哺乳动物,而γ与δ属CoV主要感染禽类。目前知道有7种CoV感染人类(HCoV),包括α属的229E和NL63,β属的OC43、HKU1、SARS-CoV、MERS-CoV以及最近出现的2019-nCoV(SARS-CoV-2)。前4种HCoV是常见的全球性流行病原体,通常只引起普通的感冒症状,约占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10%至30%,但对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仍可以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疾;SARS-CoV、MERS-CoV和2019-nCoV则属于高致病病原体,能导致严重的肺部疾病,病死率高。

SARS-CoV病毒迅速蔓延到全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SARS病例超过8000人,患者死亡率大10%左右。基于2019-nCoV与SARS-CoV和蝙蝠冠状病毒SL-CoV-RaTG13分别具有79.5%和96%的序列同源性并使用相同的细胞受体(ACE2),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已将新冠病毒命名为SARS-CoV-2。该病毒比SARS-CoV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截至2020年3月15日,国内已报告累计确诊病例81059人,其中3204例患者死亡;国外累计确诊病例已达64784人,死亡2641例,而且疫情呈现日益严重的局面。由于目前尚无针对冠状病毒的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给疫情防控带来巨大困难。

研究表明,位于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状包膜糖蛋白(S蛋白)介导病毒对靶细胞的侵染过程,其S1亚基负责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S2亚基则发挥病毒与细胞膜融合的功能。S2亚基在序列结构上依次含有融合肽(FP)、七肽重复域1(HR1)、七肽重复域2(HR2)和跨膜区(TM)等重要功能区。在病毒膜融合过程中,S2蛋白发生剧烈的构象变化,首先是FP暴露出来并插入到靶细胞膜,紧接着HR1形成三聚体螺旋,而HR2则反向折叠于HR1三聚体所形成的沟槽中,导致一个六螺旋束结构(6HB)以拉近病毒膜和细胞膜发生融合反应,从而使病毒的基因物质通过融合孔进入到靶细胞内。

研究发现,来源于众多病毒HR1和HR2区域的多肽可以作为病毒膜融合抑制剂,其作用机制就是竞争性地与处于融合前状态的融合蛋白结合,从而阻断6HB结构的形成。目前,艾滋病病毒(HIV)治疗药物T20(恩夫韦肽)是唯一一个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的病毒膜融合抑制剂,但针对该靶点的抗病毒药物研发一直备受重视。本发明科研团队一直致力于病毒膜融合抑制剂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为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发明人在2019-nCoV基因组序列公布的第一时间即开始膜融合抑制剂的设计与筛选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本发明最终研发出一组对2019-nCoV具有很强抑制活性的多肽类膜融合抑制剂,并且它们也能有效抑制SARS-CoV的感染。因此,本发明为进一步开发高致病性HCoV治疗药物提供了先导化合物。自2002年以来,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冠状病毒已先后三次跨过宿主屏障感染人类,导致严重疾病,引起世界性流行,因此本发明成果可以为将来可能的新发疫情作战略储备。除SARS-CoV、MERS-CoV和2019-nCoV外,另外的四种HCoV虽然一般情况下致病性较低,但它们对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仍会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疾病,但目前临床上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冠状病毒膜融合抑制剂及其用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结构I所示的化合物,该化合物所成的可药用的盐、溶剂化物、螯合物或非共价复合物,基于该化合物基础上的药物前体,或上述形式的任意混合物。

Ac-AA1-AA2-AA3-AA4-AA5-AA6-AA7-AA8-AA9-AA10-AA11-AA1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奥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未经成都奥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13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