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舶的围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81003.5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7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浦木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重机械海洋工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3B17/04 | 分类号: | B63B1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围栏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作为扶手的高度条件的同时能够降低载置部件时的高度的船舶的围栏结构。追加部(40)能够在比载置部(31)更向上方立起的第1状态和配置于载置部(31)的下方的第2状态之间切换。因此,在使围栏结构(150)作为载置软管(16)的底座而发挥功能时,能够将追加部(40)设为第2状态以免其与载置于载置部(31)上的软管(16)发生干涉。并且,在使围栏结构(150)作为扶手而发挥功能时,能够将追加部(40)设为第1状态从而提高整个围栏结构(150)的高度。因此,通过将追加部(40)设为第1状态以提高围栏结构(150)的高度,能够满足作为扶手的高度条件。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9年3月2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052537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的围栏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船舶,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船舶。该船舶在甲板上具备装载歧管。装载歧管经由软管而与陆地上的设备连接从而进行货油的装卸。如此,船舶有时会将甲板上的部件与陆地上的设备彼此连接。
专利文献:日本特开平08-295288号公报
如上所述,在连接甲板上的部件与陆地上的设备时,连接部件载置并支承于设置在甲板的边缘部上的围栏结构。为了降低连接部件的位置,要求降低这种围栏结构的高度,另一方面,为了还确保扶手的功能,需要满足所要求的高度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作为扶手的高度条件并且能够降低载置部件时的高度的船舶的围栏结构。
本发明所涉及的船舶的围栏结构设置于船体的甲板上,所述船舶的围栏结构具备:主体部,从甲板朝向上方立起;及追加部,从主体部进一步向上方立起,主体部具有用于载置在船舶上使用的部件的载置部,追加部能够在比载置部更向上方立起的第1状态和配置于载置部的下方的第2状态之间切换。
船舶的围栏结构具备从甲板朝向上方立起的主体部和从主体部进一步向上方立起的追加部。主体部具有用于载置在船舶上使用的部件的载置部。因此,通过将载置部的高度设定为尽可能低,能够降低部件的配置。另一方面,追加部能够在比载置部更向上方立起的第1状态和配置于载置部的下方的第2状态之间切换。因此,在使围栏结构作为载置部件的底座而发挥功能时,能够将追加部设为第2状态以免其与载置于载置部的部件发生干涉。并且,在使围栏结构作为扶手而发挥功能时,能够将追加部设为第1状态从而提高整个围栏结构的高度。因此,通过提高将追加部设为第1状态时的围栏结构的高度,能够满足作为扶手的高度条件。根据以上内容,能够满足作为扶手的高度条件的同时能够降低载置部件时的高度。
追加部可以连结于主体部,并且在该连结状态下可以切换第1状态和第2状态。由此,即使不卸下追加部等也能够在追加部连结于主体部的状态下进行围栏结构的高度调整。
追加部可以在沿着甲板的边缘部的长度方向上被分隔。由此,在乘务员对追加部进行第1状态与第2状态之间的切换操作时,能够减轻进行操作的每一个单元的追加部的重量。
追加部可以具有在沿着甲板的边缘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扶手部,扶手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绳体构成。此时,在主体部的下侧配置有其他部件时,通过由容易变形的绳体(而不是硬的棒状部件)构成与该其他部件相对应的部位的扶手部,能够避免将追加部设为第2状态时扶手部阻挡其他部件。
船舶上使用的部件可以是连接于装载歧管的软管,主体部的载置部可以是用于载置软管的软管托架。按照规定,规定有软管托架相对于装载歧管的高度。因此,通过降低软管托架,能够降低装载歧管,从而能够增加船舶能够进入的港口。
根据本发明,能够满足作为扶手的高度条件的同时能够降低载置部件时的高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重机械海洋工程株式会社,未经住友重机械海洋工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10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