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雨量计自记纸数据采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80625.6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3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熊传圣;艾萍;袁定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30/42 | 分类号: | G06V30/42;G06V30/414;G06F16/22;G06F16/51;G06F16/58;G01W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量计 数据 采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量计自记纸数据采集方法,利用电脑对传统的虹吸式雨量计自记纸数据进行扫描、识别、核对和存储。该装置由扫描模块、识别模块、核对模块和存储模块组成,采用扫描自记纸内容、识别自记纸范围及过程线的方法计算获取雨量数据、并关联人工复核的情况及多张自记纸的连续性来保证准确性。应用本发明的方法与装置,能够高效准确地将传统的纸质雨量数据资料转化为电子数据资源,在实现快速数字化雨量模拟记录资料的同时,大大减少人工数据读取与处理的工作量,全面提升数据采集的时效与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雨量计自记纸数据采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进入了电子化、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带来的方便、快捷使得几乎所有的脑力工作都能通过计算机技术得到更好的条件与应用,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传统的纸质数据仍然占据着数据资源的很大一部分,这一部分数据无法通过计算机进行快速、高效的运算,使用起来较为困难,但其包含的信息量却可能是项目、工作中所需要的。相较而言,传统的纸质数据如果无法变成电子数据,那么工作的效率将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如何将纸质资源转化为电子资源将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水文行业,大量的雨量数据仍通过传统的雨量计进行采集。这种雨量计获取的数据保存在自记纸上,虽然经过人工审核并装订成册,但储存的方式基本为建立大型的资料室,将数据整理排放,需要使用则找到相应的数据进行抄录。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效率,也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由于纸质数据存量巨大且存在着记录不规范等不足,将纸质数据转化为电子数据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工程,急需一种方法及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像识别、文字识别技术已趋于成熟,可利用该技术进行大量、快速、可靠的识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雨量计自记纸数据采集方法,能够将传统的纸质雨量数据资料转化为电子资源,进行大规模、快速数字化雨量资料,并减少人工数据读取困难,降低人力、物力的消耗。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雨量计自记纸数据识别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1),扫描自记纸并确定格式及初始条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通过扫描仪快速、连续地扫描自记纸数据,按顺序存储为图片“abc_i”,其中name=abc,“i”为扫描的第i张图纸,即表示测站abc的第i张图纸所形成的图片;
步骤S.1.2),人工确认图纸格式,即abc_i的参数:网格代表的时间x轴长度“T小时”,分成了“a”格,即每格大小为dt=Ta;雨量y轴高度“L毫米”,分成了“b”格,即每格大小为dl=L/b;
步骤S.1.3),确定abc_i的初始参数,包括初始时间itime(1)=(yyyy,mm,dd,hh,mm)、初始雨量G(itime(1))=F(1,0)=y;
步骤S.2),识别abc_i的绘图区,并提取范围和绘制网格,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判断并读取图中网格纸的四个角位置;
步骤S.2.2),连接角的位置,判断绘图区的边框;
步骤S.2.3),根据abc_i的样式,划分密集网格,识别出图片中的网格内容;
步骤S.2.4),以左下角作为原点位置,建立坐标轴,其中x轴为时间,y轴为雨量;
步骤S.3),识别abc_i中雨量线数据,确定第i张图纸的相对时间time(i,k)及相对雨量值f(i,k),并对模糊、污迹等现象进行智能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06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