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电厂500kV升压站雷电侵入波防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9823.0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5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守豹;方圆;熊中浩;李欣;杨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水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0 | 分类号: | H02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郑海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电厂 500 kv 升压 雷电 侵入 防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厂500kV升压站雷电侵入波防治方法,包括:对近区输电线路进行防雷改造,包括:在近区线路杆塔的边相安装线路避雷器,包括出站第一基杆塔;对近区线路杆塔接地体进行改造,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在保证风偏距离的前提下,增加近区线路杆塔绝缘子串长度;对升压站户外场进行防雷改造,包括:将升压站户外场避雷器安装在靠近线路侧的位置;户外场升压站避雷器采用同等级避雷器中阀片通流容量最大的类型;对于雷害特别严重地区,在户外场避雷器与套管中间串联工频阻波器。本发明通过在近区线路和户外场同时提升耐雷水平实现了对发电厂500kV升压站雷电侵入波的综合治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防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电厂500kV升压站雷电侵入波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升压站是发电厂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潮流和调整电压的重要设施,它通过变压器将各电压等级的电网联系起来。升压站包括了除发电机外的大部分电力一次设备,做好升压站设备抗击外界干扰的能力对于发电厂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防止雷击导致升压站设备损坏,发电厂采用了相当严苛的防雷标准:将升压站主接地网电阻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在升压站户外场内设置了高大的避雷针,可以对户外一次设备形成有效雷电屏蔽,因此升压站设备遭受直击雷危害的可能性很低。但是升压站进线为雷电入侵变电站提供了通道,尤其是近区线路(距离升压站2km范围内出线)雷击形成的雷电侵入波对变电站设备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于500kV输电线路,由于杆塔高,所经过区域地形地貌相对复杂,更容易遭受雷击。因此,开展发电厂500kV升压站雷电侵入波防治对于保障发电厂安全运行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电厂500kV升压站雷电侵入波防治方法,从近区线路、升压站户外场两方面开展治理,实现发电厂升压站雷电侵入波防护能力的整体提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电厂500kV升压站雷电侵入波防治方法,包括:
对近区输电线路进行防雷改造,包括:
在近区线路杆塔的边相安装线路避雷器,包括出站第一基杆塔,对绕击雷电能量进行释放,以避免大幅值绕击雷电流侵入升压站造成设备损坏;
对近区线路杆塔接地体进行改造,降低杆塔接地电阻,以在大幅值雷电流反击近区输电线路时,提高杆塔释放反击雷电流的能力,避免大能量的反击雷电侵入波对升压站设备的损坏;
在保证风偏距离的前提下,增加近区线路杆塔绝缘子串长度,以提高雷电流击穿绝缘子串的概率,降低雷电侵入波反复进入升压站的概率;
对升压站户外场进行防雷改造,包括:
将升压站户外场避雷器安装在靠近线路侧的位置,以在雷电侵入波进入升压站之初对其能量进行释放,降低雷电侵入波在传播路径上对一次设备的损坏;
户外场升压站避雷器采用同等级避雷器中阀片通流容量最大的类型,以提高户外场避雷器阀片通流容量,降低雷电侵入波能量较大时避雷器因吸收能量过多而爆炸的风险;
对于雷害特别严重地区,在户外场避雷器与套管中间串联工频阻波器,将雷电侵入波能量限制在阻波器前端,强制实现避雷器对侵入波能量的释放,阻断雷电侵入波的传播路径。
进一步地,所述在近区线路杆塔的边相安装线路避雷器中,除第一基杆塔,其余近区线路杆塔安装线路避雷器的原则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1)曾经发生雷击跳闸的杆塔;
2)位于山顶的杆塔的两个边相;
3)所在位置坡度大于30°杆塔的下坡侧边相;
4)档距大于500m的大跨越杆塔的两个边相;
5)杆塔临近水域或矿产的边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水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大唐水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98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植物品种DUS测试方法
- 下一篇:一种提升设备剩余寿命预测准确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