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页岩渣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179436.7 申请日: 2020-03-13
公开(公告)号: CN111410474A 公开(公告)日: 2020-07-14
发明(设计)人: 焦楚杰;权长青;杨云英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大学
主分类号: C04B28/04 分类号: C04B28/04;C04B18/10;C04B111/52
代理公司: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代理人: 颜希文
地址: 510006 广东省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油页岩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油页岩渣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土木工程材料领域。本发明油页岩渣混凝土由水泥、硅粉、油页岩渣、碎石、河砂、减水剂、净用水、预湿用水按质量比350~600:10~30:0~900:0~1200:650~750:10~30:130~200:0~160组成,其中,油页岩渣为粗骨料,其密度较普通混凝土小且造价低,同时,油页岩渣疏松多孔的结构特性使其具有保温隔热的性能。本发明对油页岩渣进行固体废弃物建材资源化利用,是一种将建材工业的发展同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污染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措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页岩渣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油页岩含油率低,而采用干馏和燃烧的形式利用油页岩,留下了大量油页岩渣,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影响美丽乡村的建设,甚至对水源和土地造成严重污染,使土壤毒化、农作物受损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居民的健康安全。长期以来,环境化工领域、建筑材料的专家学者对油页岩渣的回收利用进行了研究,他们多从油页岩渣中提取化学元素、将其磨细(粗磨和细磨)作掺合料使用等,但仍未有效解决油页岩渣所带来的环境与安全问题。

油页岩渣疏松多孔的结构,使其具有保温、隔热、吸声、隔音、轻质等特性,且还含有活性成分。众所周知混凝土是目前土木工程中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每年需要消耗巨量骨料。混凝土是木材、钢、水泥、铝等常规建筑材料中生产能耗最低的建材,是消耗油页岩渣的有效处置方式(A Alcorn.Embodied energy and CO2 coefficients for NZ buildingmaterials,Centre for Building Performance Research Report[R].VictoriaUniversity of Wellington,New Zealand,2003.)。而Raado L M和Hain T等(RAADO L M,HAIN T,KUUSIK E R,et al.Composition and Properties of Oil Shale Ash Concrete[J].Oil Shale,2014,31(2):147-160.)将油页岩渣磨细后,以胶凝材料的形式制备了混凝土,但此类混凝土28d抗压强度普遍小于5MPa,难以实现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基于此,本发明将油页岩渣作为骨料制备成油页岩渣混凝土,用作低层结构、墙体材料、垫层等,实现油页岩渣的建筑资源化利用,其研发与应用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和降低建筑成本具有重大意义。

油页岩渣吸水率高,实测干馏所得的油页岩渣吸水率为22.5%,若按制备混凝土的常规方法,制备的油页岩渣混凝土工作性能不佳,难以满足工程应用要求。本发明提出以油页岩渣饱和面干需水量为基准计算预湿用水量,加入减水剂,并提出将骨料拌和后用预湿用水进行润湿处理,制备出工作性能优的油页岩渣混凝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页岩渣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页岩渣混凝土,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制备原料:

其中,所述油页岩渣混凝土的粗骨料由碎石、油页岩渣中的至少一种组成,即当所述油页岩渣混凝土的制备原料包括碎石而不包括油页岩渣时,油页岩渣构成粗骨料;当述油页岩渣混凝土的制备原料包括油页岩渣而不包括碎石时,碎石构成粗骨料;当油页岩渣混凝土的制备原料包括油页岩渣和碎石时,油页岩渣和碎石构成粗骨料。所述净用水不包含粗骨料吸收的水,所述预湿用水为油页岩渣由气干状态到某一预湿程度所吸收的水。所述油页岩渣混凝土的坍落度为30~235mm,抗压强度为11.3~47.8MPa,密度小于2395kg/m3。另外,将油页岩渣作为粗骨料,相比将其作为细骨料,在制备混凝土时其消耗量更大,便于其资源化利用,且得到制得的混凝土密度更小,抗压强度更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94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