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形上釉线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79164.0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5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胡笃志;吕强;关嘉嘉;罗啟恩;郑锋;甄活强;罗淮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鑫隆机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5/00 | 分类号: | B28B15/00;B28B11/0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刘羽波;梁永健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形 上釉 | ||
一种环形上釉线,包括环形输送线、杯口磨边装置、滚轮式口釉装置、翻转装置和釉料搅拌装置,所述杯口磨边装置、滚轮式口釉装置、翻转装置和釉料搅拌装置沿所述环形输送线分布。本发明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环形上釉线,能够有效地衔接各个工位所实现的功能,从而有效地提高陶瓷杯的上釉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形上釉线。
背景技术
陶瓷杯的上釉包括多道工序,例如包括对杯子上内釉、对杯子上外釉和对杯口上釉等工序,每道工序可由实现不同功能的装置完成,例如对杯子上内釉工序,可由内釉装置完成;但是,现有的陶瓷杯生产设备难以将实现不同功能的装置有效地衔接在一起,会降低陶瓷杯的上釉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环形上釉线,能够有效地衔接各个工位所实现的功能,从而有效地提高陶瓷杯的上釉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形上釉线,包括环形输送线、杯口磨边装置、滚轮式口釉装置、翻转装置和釉料搅拌装置,所述杯口磨边装置、滚轮式口釉装置、翻转装置和釉料搅拌装置沿所述环形输送线分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所述环形输送线用于输送待上釉的坯体到各个工位进行加工,因此,将所述杯口磨边装置、滚轮式口釉装置、翻转装置和釉料搅拌装置设置成沿所述环形输送线分布,令所述环形输送线能够有效地衔接所述杯口磨边装置、滚轮式口釉装置、翻转装置和釉料搅拌装置所在的工位所实现的功能,从而有效地提高陶瓷杯的上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环形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环形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环形输送线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下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杯口磨边装置的安装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杯口磨边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滚轮式口釉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滚轮式口釉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釉料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釉料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滤网53无示出);
图18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釉料搅拌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动力吸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动力吸杆的整体结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动力吸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鑫隆机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鑫隆机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91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