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浸入式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78890.0 | 申请日: | 2020-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37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童凯炀;陈虹汝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徐秋平 |
地址: | 20111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浸入 冷却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浸入式冷却系统,适用于储存用来冷却一热源的一冷却液。浸入式冷却系统包含一储液容器、一流管及一气体调节组件。储液容器用以储存用来冷却热源的冷却液。流管的一端连接于储液容器。气体调节组件位于流管上方并包含一阀体、一冷却器及一储气容器。阀体包含一第一输送管、一第二输送管及一第三输送管。阀体受切换而令第一输送管连通第二输送管或第三输送管。阀体的第一输送管通过冷却器连通流管。第二输送管连通于外,第三输送管连通于储气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冷却系统,特别是一种浸入式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常利用热源浸泡于冷却液中的浸入式液冷系统达到散热的效果,以令冷却液可直接吸取热源的热量,并借由冷却液吸热后的相变化将热源的热量带离,而使得热源得以冷却。
由于浸入式液冷系统常需开盖维护,故浸入式液冷系统的盖体为非密封的设置,使得热源在启动的过程中,冷却液吸热后产生的冷却液蒸气迅速累积而使得浸入式液冷系统内部的压力增加,进而造成部分的冷却液蒸气逸漏于外部而损失。有鉴于此,厂商于浸入式液冷系统上方加装一储气容器,通过储气容器暂时储存汽化后的冷却液蒸汽。
然而,因目前储气容器的体积非常庞大,使得电子设备的排放密度受到大体积的储气容器的影响而大幅下降。因此,如何缩小储气容器的体积,以避免电子设备的排放密度因此下降,则为研发人员应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浸入式冷却系统,其主要目的是借以缩小气体调节组件中储气容器的体积,以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的热排放密度。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在兼顾系统压力的调节下,提供两段式冷却液回收以及释压的机制,以在释压过程中可以减少冷却液的散逸。
本发明再一目的是通过散热鳍片辅助散热或主动散热机制,以增进散热效率。
本发明又再一目的是通过冷却器的优化,以增进回收路径中的冷却液回流效率。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公开的浸入式冷却系统,适用于储存用来冷却一热源的一冷却液。浸入式冷却系统包含一储液容器、一流管及一气体调节组件。储液容器用以储存用来冷却热源的冷却液。流管的一端连接于储液容器。气体调节组件位于流管上方并包含一阀体、一冷却器及一储气容器。阀体包含一第一输送管、一第二输送管及一第三输送管。阀体受切换而令第一输送管连通第二输送管或第三输送管。阀体的第一输送管通过冷却器连通流管。第二输送管连通于外,第三输送管连通于储气容器。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器还包含多个散热鳍片,这些散热鳍片连接这些导热管,以进一步提升冷却器的冷却效率。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浸入式冷却系统,通过一对多的阀体的设置,使得混合气体可依气态冷却液的浓度来决定排出于大气中,或是收容于储气容器中。如此一来,将可避免冷却液的损失。
此外,在阀体与流管间加装冷却器,使得冷却器可先将混合气体中部分的气态冷却液冷凝回液体冷却液,以进一步降低气态冷却液在混合气体中的浓度。也就是说,当要将混合气体从第三输送管排出于大气时,因为混合气体中气态冷却液的浓度降低了,故可进一步减少冷却液的损失。
以上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浸入式冷却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图2的简易示意图。
图5为图2的冷却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浸入式冷却系统的简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88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