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产焦炉烟道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78693.9 | 申请日: | 2020-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50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徐顺国;胡鸣;何茂;桂路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79 | 分类号: | B01D53/79;B01D53/5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闫彪 |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炉 烟道 二氧化硫 脱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产焦炉烟道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停炉后复产的焦炉及新建投产初期的焦炉的烟道气中二氧化硫不能有效脱除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复产焦炉烟道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方法,焦炉总烟道横截面处设有双流体喷枪,双流体喷枪上设有喷嘴,焦炉总烟道的集水井内设有液下泵,包括:检测焦炉烟道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值;配制碱液;向焦炉烟道内喷吹雾化碱液,通过双流体喷枪向焦炉烟道内喷吹雾化碱液;对焦炉烟道气进行脱硫、脱硝处理;调控焦炉总烟道集水井内废液量。本发明方法提高现有复产焦炉烟道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能力,实现焦炉的烟道气中二氧化硫的超低超净排放,焦炉烟道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焦炉烟道气的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复产焦炉烟道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方法,具体而言,涉及停炉后复产的焦炉及新建投产初期的焦炉的烟道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方法,属于炼焦及炼焦烟气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炼焦是将配合后的炼焦煤隔绝空气干馏生产焦炭、焦炉煤气及化工产品的过程。
炼焦的主体设备为焦炉。采用高炉煤气或者焦炉煤气燃烧为煤干馏提供热量。高炉煤气或者焦炉煤气中有含硫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随废气由烟囱高空排放。
企业为了实现达标排放,一般设置焦炉烟气脱硫脱硝装置,脱硫装置常规的设计能力是按照正常生产工况下烟气的二氧化硫水平。
停产冷炉后的焦炉及新建投产的焦炉在投产初期由于焦炉砖缝串漏,焦炉炉体的密封性不好,炭化室内高硫分含量的荒煤气会泄漏到燃烧系统,焦炉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是正常生产工况下烟气的二氧化硫水平的二倍以上,导致焦炉烟气二氧化硫排放超标及脱硝催化剂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产焦炉烟道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停炉后复产的焦炉及新建投产初期的焦炉的烟道气中二氧化硫不能有效脱除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法彻底解决了停炉后恢复生产的焦炉以及新建投产初期的焦炉的烟道气中二氧化硫排放超标问题。
新建投产初期的焦炉,因焦炉炉体砖缝未形成石墨、焦炉炉体存在串漏,会导致焦炉烟道气二氧化硫高,焦炉的烟道气中二氧化硫排放会超标;如果脱硫装置设计能力低,焦炉的烟道气中二氧化硫排放也会超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产焦炉烟道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方法,焦炉总烟道横截面处设有双流体喷枪,双流体喷枪上设有喷嘴,焦炉总烟道的集水井内设有液下泵,焦炉烟道气的流量为119000-121000m3/h,包括以下步骤:
1)检测复产焦炉烟道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复产焦炉烟道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300-600mg/m3;
2)配制碱液,在碱液配制槽中用工业水将液体工业碱配制成质量浓度为5-10%的碱液;
3)向焦炉烟道内喷吹雾化碱液,通过双流体喷枪向焦炉烟道内喷吹雾化碱液,双流体喷枪中雾化气为氮气,氮气压力为0.5-0.6MPa;双流体喷枪中碱液压力为0.3-0.4MPa,碱液流量为80-210L/h;
4)对焦炉烟道气进行脱硫、脱硝处理,用脱硫装置对焦炉烟道气进行脱硫,所述脱硫装置的脱硫处理能力为150mg/m3;用脱硝装置对焦炉烟道气进行脱硝,焦炉烟道气经脱硫、脱硝处理为净烟气,净烟气经焦炉废气烟囱进行排空;
5)调控焦炉总烟道集水井内废液量,当焦炉总烟道集水井内废液量≥设定值时,操控焦炉总烟道的集水井内液下泵工作,将焦炉总烟道集水井内废液输送至焦炉集气管,当焦炉总烟道集水井内废液量设定值时,操控焦炉总烟道的集水井内液下泵停止工作。
进一步,焦炉总烟道横截面处设有2只以上双流体喷枪,每只双流体喷枪上均设有2个以上实心锥喷嘴,实心锥喷嘴的角度为60°,实心锥喷嘴水雾直径为30微米,实心锥喷嘴正对焦炉烟道气流动的方向,效果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86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