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干法烟气脱硫系统及其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7165.1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7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彭丽;邹重恩;董方;石战胜;马治安;张伟阔;敬旭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干法 烟气 脱硫 系统 及其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干法烟气脱硫系统及其工艺方法,包括脱硫剂循环单元、脱硫单元、除尘单元;在脱硫单元的脱硫反应器内,通过调控烟气进口处的烟气量和脱硫剂进口处的脱硫剂量,使得烟气和脱硫剂在脱硫反应器内始终沿环隙区(从上到下)向导流区(从下到上)定向流动,并形成多次环流,有效保证了烟气和脱硫剂的充分混合、传质,同时增大了烟气和脱硫剂的停留时间,提高了脱硫剂的使用效率,减少了脱硫剂的损耗,提高了脱硫效率,为后续烟气脱硝治理提供了有效保证。本发明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适应性强、容易实现规模化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干法烟气脱硫系统及其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火电厂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 bed,简称“CFB”)锅炉燃烧过程中会排放粉尘、SOX、NOX、有毒有害气体以及重金属等,对环境产生较大危害。烟气脱硫脱硝工艺技术直接关系着火电厂节能环保目标的实现。目前,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主要有湿法、干法、半干法三类。其中,湿法脱硫效率高,脱硫反应速度快,但存在设备腐蚀严重,维护费用高以及二次污染等问题;干法虽然无废水处理,也不会对设备造成腐蚀,但其脱硫效率在70~80%之间;半干法采用干式喷射法将脱硫剂送入燃烧炉,然后对排烟进行喷水,进行二次湿法处理。因此,相比于湿法和干法脱硫,半干法具有较高的脱硫效率,且不会产生废水,被广泛的采用。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0508123A公开了一种生物质锅炉半干法脱硫除尘装置,该装置在生物质锅炉之后的烟道上安装变径烟道,将增湿后的烟气在变径烟道中与脱硫剂充分混合,使烟气中的SOx被脱硫剂吸收。其不足之处在于,变径烟道内的脱硫剂与烟气混合不均匀,脱硫剂与烟气在设备内的停留时间短,且脱硫剂损耗较大,这些都降低了设备的脱硫效率。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0508124A公开了高浓度工业烟气半干法净化处理系统及其工艺方法,该脱硫反应腔内设置聚气圈件、分散盘、第一均流罩、第二均流罩,实现烟气与脱硫剂的多次混合。其不足之处在于,聚气圈件、分散盘、第一均流罩、第二均流罩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增加烟气与脱硫剂的混合,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善烟气和脱硫剂的接触效率,使得脱硫剂未得到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脱硫剂使用效率高、脱硫剂损耗低、工艺流程简单的半干法烟气脱硫系统及其工艺方法,以解决气相和颗粒相,即烟气和脱硫剂的两者混合不均匀,烟气和脱硫剂的两者接触效率低,烟气在脱硫反应器内停留时间短,烟气和脱硫剂间传质不充分,脱硫剂损耗大、脱硫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干法烟气脱硫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脱硫剂循环单元、脱硫单元和除尘单元;所述脱硫剂循环单元的出口端与所述脱硫单元的底部进口端连接,所述脱硫剂循环单元的进口端与所述脱硫单元的底部出口端连接,所述脱硫单元的顶部出口端与所述除尘单元的进口端连通。
所述脱硫剂循环单元包括脱硫剂仓、仓泵a、脱硫剂进口、脱硫除尘器、仓泵b、含尘脱硫剂出口;所述脱硫剂进口为所述脱硫单元的底部进口端,所述含尘脱硫剂出口为所述脱硫单元的底部出口端,所述仓泵a的输入端与脱硫剂仓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仓泵a的输出端为所述脱硫剂循环单元的出口端,并与脱硫剂进口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脱硫除尘器的输入端为所述脱硫剂循环单元的进口端,并与所述含尘脱硫剂出口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脱硫除尘器的输出端与仓泵b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仓泵b的输出端与脱硫剂仓的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脱硫剂仓用于存储脱硫剂;
进一步的,所述仓泵a用于将脱硫剂仓中的脱硫剂输送至脱硫剂进口的输入端,再输送至脱硫反应器内的导流区内;
进一步的,所述脱硫除尘器用于除去含尘脱硫剂中的粉尘;
进一步的,所述仓泵b用于将脱硫除尘器中的脱硫剂输送至脱硫剂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71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疗样本分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快速实现反硝化除磷的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