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刮板式核桃剥壳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7004.2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7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泽;余罗兼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核桃 剥壳 | ||
本发明公开了刮板式核桃剥壳机,包括:机架;加工仓,为上端面敞开的箱型结构,其下部设有出料口,加工仓的中部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机架上端;加工筒,其竖直方向中部固定在加工仓的上端面且加工筒的下部均位于加工仓内,加工筒的下部设有若干用于落料的落料间隙;驱动轴,通过轴承转动穿置在加工筒的径向中心,且驱动轴的一端穿出加工筒;刮板机构,固定连接在驱动轴位于加工筒内的外表面上;电机,与驱动轴连接且由电机带动驱动轴旋转,使刮板机构跟随旋转,并对加工筒内的待剥壳的核桃进行搅拌,令其相互撞击破裂,实现剥壳。本方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坚果剥壳设备领域,尤其是刮板式核桃剥壳机。
背景技术
我国的核桃栽培面积约130万hm2以上,核桃是我国生产的最有代表性的坚果之一,因而在进行深加工的过程中,去壳是一道关键工序。因核桃壳主要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壳仁间隙小、壳坚硬,难以剥离,而且尺寸差异较大、形状不规则;剥壳的同时不能破坏果仁的品质,而物理剥壳法都对果仁品质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让核桃很好的破壳取仁是有难度。
核桃剥壳机主要是将核桃荚果去掉外壳而得到核桃仁的场上作业机械。由于核桃本身的生理特点决定了核桃脱壳不能与核桃的田间收获一起进行联合作业,而只能在核桃荚果的含水率降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进行脱壳。随着核桃种植业的不断发展,核桃手工脱壳已无法满足高效生产的要求,实行剥壳机械化迫在眉睫。所以核桃剥壳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着手研制核桃剥壳机具,至80年代初,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已相继推出了各种核桃去壳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核桃去壳机具已日趋成熟,目前,正朝着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我国核桃剥壳机的研制自1965年原八机部下达核桃脱壳机的研制课题以来,虽已有几十种核桃脱壳机问世。但只进行单一脱壳功能的核桃脱壳机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以小型家用为主的核桃脱壳机在我国一些地区广泛应用,能够完成脱壳、分离、清选和分级功能的较大型核桃脱壳机在一些大批量核桃加工的企业中应用较为普遍。国内现有的核桃脱壳机种类很多,如6BH一60型核桃剥壳机、6BH一20B型核桃剥壳机、6BH一20型核桃脱壳机等,其作业效率为人工作业效率的2O~60倍以上。锦州俏牌集团生产的TFHS1500型核桃除杂脱壳分选机组一次能实现核桃原料的脱壳、除皮、分选,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核桃后期生产机械。伟民牌6BH一720型核桃脱壳机带有复脱、分级装置,采用搓板式脱壳、风力初选、比重分离清选等装置,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灵活方便、脱净率高、消耗动力小等特点。6BK一22型核桃脱壳机是一种一次喂料就可完成核桃脱壳工作的机械,经风力初选、风扇振动、分层分离、复脱清选分级后的核桃仁可直接装袋入库。6BH一1800型核桃脱壳机械采用了三轧辊混合脱壳结构,能够进行二次脱壳。而随着我国核桃产业的进一步调整,核桃产量逐年增加,核桃的机械化脱壳程度将大幅提高,核桃脱壳机械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核桃去壳机具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种植业的发展,核桃去壳机在研制过程中,存在如下几个突出的问题,因而,难以推广应用。
(1)剥壳率低,不少剥壳机漏剥或剥壳不完全,果仁去净率不高,有些剥壳机剥壳率只有50%,这是坚果剥壳机推广使用的最大障碍;
(2)损失率高,由于参数选择不合理,造成剥壳不完全现象严重,碎仁夹带在碎壳中难以回收而被弃除。有些机具果仁损失率高达20%;
(3)果仁完整性差,有些机具的设计,为了减少漏剥或剥壳不完全现象,一味追求剥壳率的提高,导致高的破碎率,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商品价值;
(4)通用性差,一般剥壳机仅能用于某一品种坚果的剥壳作业,对于不同品种的坚果,不能通过更换主要零部件来实现一机多用;
(5)机具性能不稳定,适应性差,为某类坚果专门开发的专用机型,在该坚果品种、大小规格、外壳形状和含水量等因素出现变化时,剥壳机具剥壳性能就变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70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氯硝柳胺环丙基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下一篇:一种自动整饰皮革的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