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对板插座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76128.9 | 申请日: | 2020-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5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朱守力;李亚勇;彭鑫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分类号: | H01R12/71;H01R13/24;H01R13/40;H01R13/4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新南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4 | 代理人: | 周雷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插座 | ||
1.一种板对板插座,包括插座本体、插座端子及插座加强件,所述插座本体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纵向两端向上凸出形成的插座侧壁、形成于所述插座本体横向两端的插座引导部及自所述底壁向上凸出形成岛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引导部包括插头引导部接收腔、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横向外侧的纵向外周壁及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纵向两侧的一对横向外周壁,所述插座加强件包括覆盖于所述纵向外周壁表面的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纵向两侧沿横向方向延伸覆盖于所述横向外周壁外的横向外周壁遮盖部及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顶端向内翻折延伸形成的保护臂与接触弹臂,所述保护臂的上端相较于所述接触弹臂的上端更靠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所述接触弹臂的下端相较于所述保护臂的下端更靠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的横向外周壁包括支撑肩部及位于所述支撑肩部纵向内侧连通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的弹性避让部,所述保护臂与接触弹臂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顶端翻折跨越所述支撑肩部后在所述弹性避让部上方斜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肩部的纵向外侧形成有安装台阶部,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延伸于所述安装台阶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臂包括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顶端朝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翻折形成的折弯保护部、自所述折弯保护部下方斜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保护部及自所述第一延伸保护部自由端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延伸保护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弹臂包括自所述横向外周壁遮盖部顶端朝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翻折形成的折弯跨越部、自所述折弯跨越部自由端向下延伸形成的延伸臂及自所述延伸臂自由端斜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倾斜延伸形成的触点部,从上往下观察,所述触点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内,定义延伸角度为延伸体与横向垂直面之间的夹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保护部的延伸角度大于所述延伸臂的延伸角度以使所述第一延伸保护部更靠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保护部的延伸角度小于所述触点部的延伸角度以使所述触点部更靠近或进入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保护部以垂直向下的角度延伸或者自所述第一延伸保护部自由端翻折朝向所述支撑肩部延伸。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部的延伸角度大于所述延伸臂的延伸角度使所述触点部以更短的延伸距离更快地接近或进入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所述第一延伸保护部的延伸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延伸保护部的延伸角度以使所述第一延伸保护部以更短的延伸距离更快地靠近所述插头引导部接收腔。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肩部的顶端在纵向两侧分别形成有避让斜面,以更利于所述保护臂与接触弹臂的翻折。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岛部的横向两端设有水平位置低于所述岛部的被保护部,所述插座加强件还包括自所述主体部横向内侧向下折弯并延伸至所述被保护部并覆盖所述被保护部的中央引导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612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CCD与CMOS集成技术的图像传感器
- 下一篇: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