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道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75039.2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16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樵文;吴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391 | 分类号: | H04B17/391;H04B7/0413;H04L2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南路科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道 处理 方法 装置 设备 | ||
本申请适用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信道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模型中能够同时并行传输的数据流的个数;在该能够同时并行传输的数据流的个数小于空时流的数量T的情况下,计算获得T个空时流一一映射到信道模型中第k个接收天线的T个信道平均功率,并根据T个信道平均功率,确定第k个接收天线的映射属性;根据第k个接收天线的映射属性,确定第k个接收天线的信道处理策略。本申请提供的信道处理方法,有效的降低了信道模型中能够同时并行传输的数据流的个数少于发送端空时流的个数时,对信道模型整体进行信道均衡处理的误码率,提高了MIMO系统检测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道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多径衰落和噪声的影响,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往往发生了严重的失真,为了有效的恢复出发送端发送的原始数据,需要对MIMO系统的信道进行估计,并根据信道估计信息对信道进行处理,例如信道均衡处理,以根据处理结果进行MIMO系统的测试。
目前,信道均衡处理通常基于MIMO系统的所有信道整体进行,当MIMO系统中能够同时并行传输的数据流的个数小于MIMO系统需传输的空时流的个数时,必然存在多条空时流通过一个信道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此时基于信道整体均衡处理的误码率高,极大地降低了MIMO系统测试的可靠性。
例如,工程师进行MIMO系统的射频测试时,为了方便调试,硬件拓扑经常会采用cable线直连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端口,这种场景下,如果MIMO系统中某一路天线上信号丢失或异常,导致可同时并行传输数据的数据流的个数小于MIMO系统需传输的空时流的个数,极大地降低MIMO系统测试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信道处理方法降低MIMO系统测试可靠性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待检测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模型中能够同时并行传输的数据流的个数;其中,MIMO信道模型包括M个发送天线,N个接收天线,M个发送天线用于发送T个空时流;其中,N、M以及T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在能够同时并行传输的数据流的个数小于空时流的数量T的情况下,计算获得T个空时流一一映射到信道模型中第k个接收天线的T个信道平均功率,并根据该T个信道平均功率,确定第k个接收天线的映射属性;其中,k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k为整数;
根据第k个接收天线的映射属性,确定第k个接收天线的信道处理策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待检测的MIMO信道模型中能够同时并行传输的数据流的个数,包括:
对信道模型进行信道估计,获得信道模型的信道矩阵;
计算获得信道矩阵的秩,并将信道矩阵的秩的值确定为信道模型中能够同时并行传输的数据流的个数。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计算获得所述信道矩阵的秩,包括:
对信道矩阵进行QR分解处理,获得上三角矩阵R的主对角元素的值;
根据上三角矩阵R的主对角线元素的值,确定信道矩阵的秩。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计算获得T个空时流一一映射到信道模型中第k个接收天线的T个信道平均功率,包括:
针对T个空时流中的每个空时流,从信道矩阵中查找空时流中各子载波一一映射到第k个接收天线的信道估计参数;
根据各子载波的信道估计参数,确定空时流映射到第k个接收天线的信道平均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普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50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