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纤维张力可调控热塑性复合材料浸润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4998.2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7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山;白树林;袁灿耀;张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鼎元致业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2 | 分类号: | B29C70/52;B29C70/5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吕薇 |
地址: | 271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纤维 张力 调控 塑性 复合材料 浸润 装置 | ||
1.一种新型纤维张力可调控热塑性复合材料浸润装置,包括浸润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润模具包括上模块、下模块、前模块、后模块、入口挡板和出口挡板,所述上模块、下模块、前挡板、后挡板、入口挡板和出口挡板围成浸润模具六面体的六个面,所述浸润模具六个面除上模块以外、其他五个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纤维张力可调控热塑性复合材料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块截面下沿为凹凸曲线型,所述下模块截面上沿为凹凸曲线型,上模块与下模块的凹凸曲线型截面交叉设置,与前模块、后模块、入口挡板和出口挡板围成浸润内腔,同时对纤维束形成张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纤维张力可调控热塑性复合材料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凹凸曲线型截面上每个凸起为高度40~60mm,相邻两个凸起顶点之间的距离为130~150mm;所述上模块与下模块的凹凸曲线由大圆的半圆曲线和小圆的半圆曲线依次连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纤维张力可调控热塑性复合材料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圆即凹面直径为100mm,小圆即凸面直径为30mm;凸面曲面角度范围为60~8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纤维张力可调控热塑性复合材料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块凹状曲线处、于前后方向开有圆柱形漏胶槽空腔,所述圆柱形漏胶槽空腔在下模块的垂直方向形成水平截面为矩形的漏胶槽,在漏胶槽空腔内平行设置圆柱形漏胶杆,所述漏胶杆为与漏胶槽空腔紧密贴合的圆柱形杆,每条所述漏胶杆上设置至少一个矩形漏胶通路,漏胶杆端部位于浸润模具外部;所述前模块和后模块上设置供漏胶杆通过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纤维张力可调控热塑性复合材料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挡板上设置扁条型长孔或椭圆形圆孔,所述扁条型长孔垂直方向长于水平方向,供纤维束穿过;
所述出口挡板上设置供浸润后的纤维束穿过的通孔,通孔的数量与入口挡板上扁条型长孔或椭圆形圆孔以及纤维束的数量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纤维张力可调控热塑性复合材料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润模具入口处、于入口挡板和下模块之间、上模块下方设置导入树脂的多级流道,所述多级流道为多级的一分为二的流道形式;所述多级流道为四级流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纤维张力可调控热塑性复合材料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润模具还包括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棒,所述上模块顶部、下模块凸状曲线底部沿前后方向分别设置相互平行的圆柱形管道,管道内放置加热棒对浸润模具以及浸润模具内部空腔加热;所述上模块顶部还设置上挡板,下模块设置下挡板,前模块设置前挡板,后模块设置后挡板,用于浸润模具的保温,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上设置供漏胶杆通过的通孔,下挡板上设置与下模具漏胶槽相同尺寸的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纤维张力可调控热塑性复合材料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块的前、后两侧顶部分别横向设置固定块以及垫块,所述固定块与上模块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两端和中间分别设置梯形调节凸块,所述垫块为与梯形调节凸块同尺寸配合的梯形凸块;所述上模块的前、后两侧边缘分别为台阶形,所述固定块放置在上模块边缘的台阶上,通过调节垫块在固定块的梯形调节凸块上的位置从而固定上模块垂直方向的高度,以调节上模块与下模块之间间隙的大小;
还包括升降结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控制浸润模具的上模板垂直升降;
所述浸润装置还包括架体,所述升降机构与浸润模具固定设置在架体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上模块通过轴承固定连接的螺杆,以及螺杆顶部的螺栓,螺栓固定在架体上,通过旋转螺杆带动上模块升降;
在所述前模块和后模块上还分别垂直固定设置了导向杆,所述固定块的对应位置设置了供导向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导向杆为四条,分别位于两条固定块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纤维张力可调控热塑性复合材料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润装置还包括接胶槽,所述接胶槽设置在架体上,位于浸润模具的下方;
架体底部设置倒V字型滑轨,接胶槽底部设置滚轮,滚轮沿倒V字型滑轨平移,用于接胶槽移入和移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鼎元致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鼎元致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499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