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智能燃烧器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4994.4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6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青芝;于新;李包;薛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青芝 |
主分类号: | F23N1/02 | 分类号: | F23N1/02;F23N5/26;F23D14/60;F23L5/02;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智能 燃烧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智能燃烧系统,属于环保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有风门调整机构、点火系统、燃烧器主体、烟气检测机构和机电控制机构,所述风门调整机构和机电控制机构均设置在燃烧器主体上,燃烧器主体的旁侧设有烟道,烟气检测机构包括有一氧化碳传感器、氮氧化物传感器、二氧化硫传感器和控制模块。本发明通过烟气检测机构能够将采集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含量传输至控制模块内,使控制模块根据实时燃烧情况能够对风机的转速或风机的角度进行调节,还能够对天然气的流量进行调节,使燃烧室内的氧气浓度能够达到最合适,同时能够达到最佳的空燃比,来使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能够达到最低的排放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型智能燃烧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物质燃烧可分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凡是物质燃烧后产生不能继续燃烧的新物质,就叫做完全燃烧;凡是物质燃烧后,产生还能继续燃烧的新物质,就叫不完全燃烧。物质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形式的燃烧呢,主要是因为燃烧物质所处的条件不同。物质燃烧时,如果空气(或其他氧化剂)充足,就会发生完全燃烧,反之就发生不完全燃烧,一般,燃料充分燃烧形成的是二氧化碳之类的气体,而不充分燃烧则会产生一氧化碳之类的有毒气体。在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对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进行合理排放,而目前的智能燃烧器控制系统只能控制燃烧温度,不能对烟气含量的排放进行调整,为工作者带来了麻烦;另外由于目前环保局还没能得知现场燃烧排放情况,联网之后让环保局能实时了解排放情况。
公开号为CN101655245B的发明涉及一种工业炉燃烧器多参数自动控制的方法。该发明方法能够实现燃烧过程中燃料对于助燃空气量的精准控制需要。
公开号为CN204421089U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智能控制燃烧系统。该系统结构紧凑,安装方便,适用于商用大锅灶、商用节能环保灶、商用海鲜蒸柜及家用等燃气器具,属于一种新颖的节能环保智能控制燃烧系统。
上述公开号为CN101655245B的发明存在只能对氧气、一氧化碳、温度进行控制的缺点,不能对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进行控制,不符合新时代环保要求,并且无法与系统联网,无法形成物连需求;上述公开号为CN204421089U的专利存在控制工艺复杂,控制变量多,需专用控制器,还存在小燃烧火焰时空燃比控制效果差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型智能燃烧器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智能控制燃烧系统控制变量多和小燃烧火焰时空燃比控制效果差以及不符合新时代环保要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型智能燃烧器控制系统,包括有风门调整机构、点火系统、燃烧器主体、烟气检测机构和机电控制机构,所述风门调整机构和机电控制机构均设置在燃烧器主体上,所述点火系统设置在燃烧器主体的一侧,所述燃烧器主体的旁侧设有烟道,所述烟气检测机构设置在烟道的内部,所述烟气检测机构包括有一氧化碳传感器、氮氧化物传感器、二氧化硫传感器和控制模块,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氮氧化物传感器和二氧化硫传感器的检测端均朝向烟道的内部,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氮氧化物传感器和二氧化硫传感器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器主体的一侧设有与其连通的燃烧筒,所述燃烧筒上设有与其连通的天然气管,所述天然气管上设有天然气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风门调整机构包括有风机和设置在风机下方的阀门控制机构,所述阀门控制机构用于调节风机的风量大小和天然气阀门的流量大小,所述风机上设有变频器,所述风机、天然气阀门和阀门控制机构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阀门控制机构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有流量调节阀、压力调节阀、流量控制器、压力控制器和执行器,压力调节阀和控制模块均与执行器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青芝,未经王青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49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