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医疗诊断治疗的射线屏蔽防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4675.3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1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滕云;谢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滕云 |
主分类号: | A61B6/10 | 分类号: | A61B6/10 |
代理公司: | 枣庄小度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2 | 代理人: | 周莉 |
地址: | 271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医疗 诊断 治疗 射线 屏蔽 防护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医疗诊断治疗的射线屏蔽防护装置,包括支承机构,支承机构设有竖直驱动机构,竖直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竖向活动板进行直线升降运动,竖向活动板设有水平驱动机构,水平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横向活动板进行水平直线移动,竖向活动板设有长圆孔,横向活动板设有圆孔,圆孔和长圆孔均用于射线穿过,横向活动板设有门板闭合机构,门板闭合机构用于驱动门板开放或封闭圆孔。本发明构造新颖,结构紧凑,通过开启门板闭合机构,使得门板封闭圆孔,避免X射线源照射被诊治对象,在减少被诊治对象接受X射线量的同时,避免X射线源关闭步骤,X射线源无需反复开启,提高X射线源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医疗诊断治疗的射线屏蔽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先进的X射线诊断,以及心血管造影术、血管成形术的更新和普及,放射介入治疗广泛开展。而在心血管造影术、血管成形术等精细手术中,医学放射学工作者须长时间曝露在X射线场中工作。若机体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X射线照射且达到一定剂量时,组织中的细胞被电离辐射灭活,从而引起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的放射性损伤,甚至导致白血病,皮肤癌等。当眼睛长期受到超剂量辐射时,会引起晶状体病变,发生放射性白内障。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如何进行射线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在医疗领域的实际工作中,由于条件所限,单靠缩短接触时间和增大距离并不能达到安全操作的目的,所以防护屏蔽用具的使用便成为了降低人员受辐射的关键。防护屏蔽用具分为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具两部分,防护装置主要包括:射线防护屏风、射线防护帘、射线防护罩等。个人防护用具主要是防护服,穿戴防护服过程麻烦,而且防护服无法准确开放需要进行X射线摄像的人体部位,例如胸部。
因此,研发一种可靠屏蔽射线,且方便使用的射线屏蔽防护装置将具有重大的技术意义和经济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医疗诊断治疗的射线屏蔽防护装置,以达到方便使用,可靠保护被诊断人员,降低被诊断人员接触X射线辐射量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医疗诊断治疗的射线屏蔽防护装置,包括支承机构、竖向活动板、横向活动板和门板,所述支承机构包括支承板、低位挡板和高位挡板,所述低位挡板和高位挡板之间设有竖向活动板,所述支承机构设有竖直驱动机构,所述竖直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竖向活动板进行直线升降运动,所述竖向活动板设有水平驱动机构,所述水平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横向活动板进行水平直线移动,所述竖向活动板开设有长圆孔,所述横向活动板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和长圆孔均用于射线穿过,所述横向活动板设有门板闭合机构,所述门板闭合机构用于驱动门板开放或封闭圆孔。
优选的,所述支承机构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表面均匀设有脚轮,所述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支承板,支承板侧表面固定连接拉手,支承板的前端分别固定连接低位挡板和高位挡板。
优选的,所述横向活动板后端固定连接滑套,所述滑套套接且滑动配合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竖向活动板,且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竖直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支座、第一电动推杆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支座固定连接支承板,第一支座与第一电动推杆的后端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推杆固定连接竖向活动板,所述竖向活动板下方设有限位机构。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二支座、套筒、限位杆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支座固定连接支承板,限位板上表面固定连接套筒,所述套筒内设有缓冲弹簧,所述限位杆与套筒相吻合,限位杆与竖向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限位杆伸入套筒内。
优选的,所述水平驱动机构包括第三支座、第二电动推杆和板杆,所述第三支座固定连接竖向活动板,且第三支座与第二电动推杆的后端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推杆固定连接板杆,所述板杆固定连接横向活动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滕云,未经滕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46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