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iS2 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74306.4 | 申请日: | 2020-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8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 发明(设计)人: | 晏善成;薛宇朦;王卡;高原;徐欣;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G53/11 | 分类号: | C01G53/11;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翠珍 |
| 地址: | 21002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is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iSsubgt;2/subgt;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NiSsubgt;2/subgt;纳米材料包括衬底及排列于该衬底表面的NiSsubgt;2/subgt;纳米颗粒;NiSsubgt;2/subgt;纳米颗粒是在加热状态下硫粉从固态转为液态硫粉Ssupgt;0/supgt;,硫代丙烷磺酸钠溶液状态产生的Ssupgt;2‑/supgt;和液态硫粉Ssupgt;0/supgt;以及Nisupgt;2+/supgt;在碳纤维衬底表面发生反应生成;其中NiSsubgt;2/subgt;纳米颗粒的粒径3~10μm,衬底为碳纤维类衬底,NiSsubgt;2/subgt;纳米材料负载量在0.5‑1.5 mg/cmsupgt;3/supgt;。本发明的纳米材料的纳米颗粒形貌良好,与衬底结合牢固度,负载量高,从而使得该纳米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析氢析氧性能,且稳定性强;同时,该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来源广泛,在未来的清洁能源氢气制备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NiS2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结构的变革带来了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电解水等新型能源技术的兴起。氧气极涉及的电化学过程作为这些新兴能源技术的核心,对开发高效性能优良的氧气极催化材料有着重要的意义,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铁钴镍系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由于具有一系列良好的磁学、光学、电学等性能,被广泛的应用在磁存储器件、核磁共振成像、催化剂、敏感器件、吸波材料、光电器件等领域。纳米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很大程度上与其形貌、尺寸和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发展能够有效控制合成具有特定尺寸和形貌、结构良好、性能优越的铁钴镍系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铁钴镍类化合物的纳米一般采用原子沉积法或者气相沉积法,如用水或是乙二醇等作为溶剂,合成的复合物大多为片状或者棒状稳定性较差。申请号为201710398116.9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NiS2介孔纳米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高温溶剂热的方法,合成了NiS2介孔纳米球材料,可以钠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其以乙二醇为溶剂,原料是聚乙烯吡络烷酮、镍源、硫源,水热反应温度160-180℃,有效组织了纳米粒子的自团聚效应。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NiS2纳米材料,粒径3~10 μm,该粒径范围内的纳米颗粒形貌良好,析氢析氧性能优异且稳定性高,具有优越的电催化性能,且纳米颗粒与衬底结合牢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NiS2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水热法一步法制得,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NiS2纳米材料,包括衬底及排列于该衬底表面的NiS2纳米颗粒。NiS2纳米颗粒是在加热状态下硫粉从固态转为液态硫粉(S0),硫代丙烷磺酸钠溶液状态产生的S2-和液态硫粉(S0)以及Ni2+在碳纤维衬底表面发生反应生成。其中NiS2纳米颗粒的粒径3~10 μm,衬底为碳纤维类衬底,NiS2纳米材料负载量在0.5-1.5 mg/cm3。
NiS2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量镍盐、硫粉和硫代丙烷磺酸钠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制得混合溶液;
该混合溶液中Ni2+的浓度为0.02~0.08 mol/L,硫代丙烷磺酸钠与Ni2+的摩尔比为1~3:1,硫粉与Ni2+的摩尔比为0.5~1.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43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