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曲拱桥拆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72769.7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4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曙光;王文武;江湧;范远威;魏魁;王志金;陈虎;周俊俊;宋运超;芦亮;李邵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局武汉桥梁特种技术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4/00 | 分类号: | E01D24/00;E01D4/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孟欢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拱桥 拆除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曲拱桥拆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沿纵桥向,以双曲拱桥每跨主拱圈的1/2截面处为对称轴,在每跨主拱圈的预设位置处底部安装支撑机构,支撑机构顶部抵顶对应的主拱圈;沿纵桥向,从双曲拱桥中间朝两边对称拆除桥面系,或从主拱圈中间朝两边对称拆除桥面系;在主拱圈拱顶安装线形调节装置,从主拱圈的预设位置处对称拆除拱上建筑,并通过所述线形调节装置调整主拱圈的压力线,以使所述压力线与拱轴线之间的偏差处于预设范围内;从所述主拱圈的预设位置处对称拆除所述主拱圈;拆除承台、桩基和岸边桥台。本申请可有效提高主拱圈结构及施工安全的保险系数,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克服了传统施工方法的安全风险大、对环境影响大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程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曲拱桥拆除方法。
背景技术
上世纪60年代,基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及社会背景,双曲拱桥以其结构轻盈、施工方便、造价经济等特点而在我国逐步得到应用。进入80年代后,该桥型逐渐暴露出荷载标准低、横向稳定性差、对基础沉降敏感、通航净空不足等问题。同时,经过多年的服役,大多双曲拱桥呈现拱上建筑开裂、拱顶下挠、承载力不足等问题,虽进行维修加固但其承载能力仍无法满足现行交通需求,需对其进行拆除改造。
双曲拱桥结构体系复杂,拆除过程中其主拱圈的受力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一旦拱肋(或主拱圈)压力线严重偏离拱轴线时,主拱圈受力不均衡,极易造成桥梁失稳破坏,引发安全事故。而各跨之间相互影响,存在连拱效应,一跨发生破坏,极易造成连锁垮塌事故。近年来,因拆除方法不当而造成双曲拱桥垮塌的事故时有发生。
目前的双曲拱桥拆除方法主要有爆破法、机凿法、满堂支架法等。其中,爆破法及机凿法是将拱肋整体破坏,拆除物塌落至桥下,易受航道通航及周围建筑物制约;满堂支架法为在拱底设置满堂支架形成有效支撑,再直接分解为若干段予以拆除,该方法支架量大、成本高,且影响下方航道通行。
由于双曲拱桥特有结构特征,拆除过程应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对下方航道和周围居民建筑影响小。因此,提出一种安全性高、环境影响小的双曲拱桥拆除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曲拱桥拆除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安全风险大、对环境影响大的缺陷。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曲拱桥拆除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沿纵桥向,以双曲拱桥每跨主拱圈的1/2截面处为对称轴,在每跨主拱圈的预设位置处底部对称安装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顶部抵顶对应的主拱圈;
沿纵桥向,从双曲拱桥中间朝两边对称拆除桥面系,或从每跨主拱圈中间朝两边对称拆除桥面系;
在所述主拱圈拱顶安装线形调节装置,从主拱圈的预设位置处对称拆除拱上建筑,并通过所述线形调节装置调整主拱圈的压力线,以使所述压力线与拱轴线之间的偏差处于预设范围内,其中,所述线形调节装置采用水箱,并通过注水、放水方式进行线形调节;
从所述主拱圈的预设位置处对称拆除所述主拱圈;
拆除承台、桩基和岸边桥台。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拱上建筑包括位于主拱圈的两所述支撑机构之间的实腹段混凝土、位于所述实腹段混凝土两侧且自上而下布置的预制桥面板、横梁、立柱;
所述拱上建筑的拆除顺序为先实腹段混凝土、其次预制桥面板、再次横梁和立柱。
一些实施例中,拆除所述实腹段混凝土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设定的第一拆除顺序,将所述实腹段混凝土划分成多个土块;
对所述土块采用原位拆除法依次对称拆除,且在每拆除一次后,通过所述线形调节装置调整主拱圈的压力线。
一些实施例中,拆除所述预制桥面板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局武汉桥梁特种技术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局武汉桥梁特种技术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27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