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沥青VOC废气净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0721.2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3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裴登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创扬州环境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06;B01D53/18;B01D53/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禾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0 | 代理人: | 张松云 |
地址: | 22582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沥青 voc 废气 净化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沥青VOC废气净化系统,包括喷淋吸收塔、高压静电捕集器、高效过滤器、沸石转轮装置、脱附吸收塔、低温等离子净化装置、排风机以及安装在排风机上部的烟囱,所述喷淋吸收塔、高压静电捕集器、高效过滤器、沸石转轮装置、低温等离子净化装置、排风机通过通风管依次连接;所述脱附吸收塔通过脱附管一端连接沸石转轮装置,另一端连接喷淋吸收塔的吸风口,所述沸石转轮装置与电热器相连。本发明运用溶液吸收、高压静电捕集、物理分离、沸石吸附、低温等离子分解、高温脱附等综合原理与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彻底地净化工业VOC烟气中的油污、烟雾、灰尘微粒、有害气体、细菌、病菌、异味等,排放达标气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烟尘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沥青VOC废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呈液态、半固态或固态。主要分为天然沥青、石油沥青、页岩沥青和煤焦油沥青。沥青由于其产品性质稳定、耐高温、可燃性,在很多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碳纤维、耐高温材料、防腐、防水、绝缘等。
生产过程中,需对沥青进行加热、输送并制成满足各种工艺要求的沥青类混合料供生产使用,在此工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沥青烟气及粉尘。烟气中含有多种有机物,包括碳环烃、环烃衍生物及其它化合物,有不少对人身健康有危害作用,沥青烟含有苯并芘、苯并蒽、咔唑等多种多环芳烃类物质,且大多是致癌和强致癌物质,粒径多在0.1~1.0μm之间,最小的仅0.01μm,最大的约为10.0μm,尤其是以3,4-苯并芘为代表的多种致癌物质,其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途径是附着在8um以下的飘尘上,通过呼吸道被吸人体内。
沥青废气治理势在必行,但目前国内外沥青废气的治理方法均较为简单,不能彻底去除沥青烟气及异味,且存在二次污染,及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沥青VOC废气净化系统,解决目前沥青废气污染问题,以废治废,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工业沥青VOC废气净化系统,包括喷淋吸收塔、高压静电捕集器、高效过滤器、沸石转轮装置、脱附吸收塔、低温等离子净化装置、排风机以及安装在排风机上部的烟囱,所述喷淋吸收塔、高压静电捕集器、高效过滤器、沸石转轮装置、低温等离子净化装置、排风机通过通风管依次连接;所述脱附吸收塔通过脱附管一端连接沸石转轮装置,另一端连接喷淋吸收塔的吸风口,所述沸石转轮装置与电热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吸收塔的内设有中心气管,侧壁下方设有吸风口,顶部设有出风口,中心气管的一端连接吸风口,另一端连接出风口,中心气管的顶端经膜化喷管连接储油箱,所述储油箱位于喷淋吸收塔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静电捕集器为蜂窝状电吸附捕集筒,所述蜂窝状电吸附捕集筒的下方设有进风口,上方设有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高效过滤器内设有若干个高效过滤模块,每个高效过滤模块填充有多缝纤维滤材;所述低温等离子净化装置内设有若干个介质阻挡放电式等离子体产生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沸石转轮装置通过出脱附管和排脱附管连接脱附吸收塔,且出脱附管通过脱附风机与排脱附管相连接,所述电热器通过脱附管一端与沸石转轮装置相连接,另一端与排脱附管相连接,所述沸石转轮装置由若干个沸石吸附床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低温等离子净化装置安装有悬挂式干粉灭火器、温度传感器和消防管路,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低温等离子净化装置内的工作温度,消防管路上设有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脱附吸收塔内填充有吸附剂,吸附剂采用生产配料用环保油。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静电捕集器上设有维护孔,电捕焦油器的上方安装有清洗喷管且清洗喷管连接油喷淋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创扬州环境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创扬州环境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07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